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乡镇企业就业,形成了一个被称为“农民工”的特殊社会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日益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之一,同时也逐渐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
由于大众传媒建构着我们周围的世界并形塑着人们对于日常环境的认知。具体到“农民工”的报道,大众传媒建构的相关议题及其群体形象,势必影响公众对农民工群体特质的认知,同时也会影响到农民工群体的自我认知,甚至成为其行为的规范样本,最终影响到社会全局。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对农民工的报道至关重要。《人民日报》对农民工的报道,体现了报纸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构建和谐社会的办报理念。本文试图用框架理论分析《人民日报》对农民工的报道,从媒体给大众建构的议题中,揭示媒体通过怎样的选择与重组具体建构这些议题,探讨媒体通过对这些议题的建构所反映出来的意义。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意义,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交代了研究的对象、研究的理论和研究的方法。正文部分分三章。第一章,结合国家对农民工政策的变化,整体勾画出历年来《人民同报》对农民工报道的演变历程;并阐述了农民工与媒体互为依托的关系。第二章,选取1993年至2006年间《人民日报》对农民工的报道为研究样本,并对样本分别从报道数量、报道议题、新闻来源、报道栏目、报道地域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得出14年来《人民日报》在以上几个方面体现出数量增长化,形式多样化的结论。第三章,运用框架理论,分别从框架的高层结构、中层结构和低层结构三个层面,分析了《人民日报》农民工报道从“以国为大”到“以人为本”的议题建构理念;以“导向”为目标,以“贴近”为原则的文本凸显方式;以及从“居高临下”到“和风细雨”的符号表达转变。
结语部分肯定了报纸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构建和谐社会的办报理念,指出了媒体未来应该不断的调整思维框架、思维理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加完善对农民工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