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恶性肿瘤病人提供心理干预,对其因疾病本身引起的情绪困扰及相关因素导致的生活质量重大改变都具有可推测的意义及合理性。然而目前,与此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存在一定分歧,为尝试解决争议,并更好地评价心理干预的效果,笔者利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综合1980至2015年间有关心理干预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以及情绪困扰的中英文文献进行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全面评价心理干预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干预的应用及疗效分析提供数据参考及科学依据。方法:根据Cochrane评价手册,利用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Cochrane、Embase、 Ovid、CINAHL、Pub Med、Web of Science,中文数据库CNKI、CBM disc、VIP、 Sino Med、WanFang数据库,检索截止到2015年4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心理干预恶性肿瘤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手册提供的文献质量标准筛选文献,对符合既定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量化的Meta分析。使用统一的文献信息表提取各种文献的原始数据,应用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各种筛选后,本次研究共纳入41篇文献进入量性的Meta分析(中文12篇,英文29篇)。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平均提高5.31个百分点,MD=5.31,95%CI (2.99,7.63), Z=4.49, P<0.00001),降低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水平(平均降低10.75个百分点,MD=-10.75,95%CI(-15.59,-5.90), Z=4.35, P<0.0001),降低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水平(平均降低9.85个百分点,MD=-9.85,95% CI (-11.35,-8.35), Z=12.86, P<0.00001),以及整体情绪困扰水平(平均降低10.07个百分点,MD=-20.13 (2个T分),95% CI (-25.35,-14.91), Z=7.75, P<0.00001);长期的心理干预对于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要优于短期心理干预(短期:MD=-0.63,95CI(-3.72,2.47),Z=0.40,P=0.69;长期:MD=7.93,95CI (3.75,12.12), Z=3.71, P=0.0002),短期的心理干预对于降低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水平效果要优于长期心理干预(短期:MD=-13.98,95% CI (-23.73,-4.23),1=2.81, P=0.005;长期:MD=-6.01, 95CI%(-9.07,-2.95), Z=3.85, P=0.0001),短期的心理干预对于降低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水平效果要优于长期心理干预(短期:MD=-13.10,95%CI (-16.99,-9.22),Z=6.61,P<0.00001;长期:MD=-7.86,95CI%(-9.30,-6.42), Z=10.72,P<0.00001),短期的心理干预对于降低恶性肿瘤患者的整体情绪困扰水平效果要优于长期心理干预(短期:MD=-29.32,95%CI (-38.76,-19.88), Z=6.09,P<0.00001;长期:MD=-12.37, 95CI%(-16.24, -8.5), Z=6.27, P<0.00001)。另外,住院心理干预对于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要优于门诊心理干预(住院:MD=8.78, 95CI%(4.74, 12.82), Z=4.26, P.0.001,门诊:MD=3.11, 95CI%(0.62, 5.60), Z=2.45, P=0.01),住院心理干预对于降低恶性肿瘤患者整体情绪困扰的效果优于门诊心理干预(住院:MD=-22.09, 95CI%(-26.99,-17.2),Z=2.36,P=0.02;门诊:MD=-16.23, 95CI%(-29.70, 2.76), Z=2.36,P=0.02);团体心理治疗对于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效果优于个人心理治疗(团体:MD=8.41, 95CI%(6.62, 10.20), Z=9.21, P<O.0000;个人: MD=4.64, 95CI%(2.03, 7.25), Z=3.48, P=0.0005),个人心理治疗对于缓解恶性肿瘤患者的整体情绪困扰的效果优于团体治疗(团体:MD=-I6.32, 95CI%(-18.77,-4.81), 2=3.31, P<O.00001; 个人: MD=-23.62, 95CI%(-29.59, -17.64), Z=7.75, P<0.0001 )结论:综合中英文文献,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降低他们的情绪困扰水平,但心理干预的效果受到干预时间、干预地点以及干预人员的影响。在本次meta分析的结果中显示,短期的心理干预对于缓解患者情绪困扰的效果优于提高其生存质量,而长期心理干预则有助于提高患者远期的生活质量;另外,本次meta分析提示,患者接受住院接受心理干预的效果(生存质量以及情绪困扰)要优于门诊部开展的心理干预;团体治疗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效果要优于一对一的个人治疗,而一对一的个人治疗在缓解情绪困扰方面优于团体治疗;综上所述,我们建议患者接受短期住院式一对一的个人心理干预(急性期)配合长期的门诊团体心理干预(慢性期),这样对于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以及降低情绪困扰水平有更为明显的效果,同时可以节约医疗成本,适时、高效分配医疗资源,从而产生更高的医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