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番莲科(Passifloraceae)西番莲属(Passiflora Linn)植物,多为草质或木质藤本,稀为灌木或小乔木。西番莲科约有16个属,600余种。在我国有19种和2变种(包括引种栽培种),西双版纳地区有9种1变种。当前,作为栽培品种主要有紫果种(Passif lora edulis Sims)、黄果种(P.edulis Sim.f,flavica rpa Deg.)、黄果与紫果杂交种等三大类。对西番莲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有利于西番莲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合理利用。分子标记能直接从DNA水平反映种质之间的遗传差异,是研究植物遗传多样性的有效工具。ISSR标记具有简单、快速、重复性好、可靠性高、多态性高和引物通用的优点,被广泛地用于遗传多样性究。本研究采用了形态学标记和ISSR标记相结合,运用聚类分析、主坐标分析和因子分析,对62份西番莲种质材料的33个基因型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从14条1SSR引物中选山多态性好的6条引物对西番莲资源进行初步的ISSR分析,结果将62份资源分为33个不同的基因型。既避免了相同基因型个体的重复试验,同时也减少了工作量。2.14条ISSR引物在33份西番莲种质中共扩增出228条带,条带的大小在200bp-3000bp之间,其中227条带为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9.56%。NTSYS-PC2.10a聚类分析表明,在Dice相似性系数0.73处可将所有供试材料分为5个类群。第一类群包含一个基因型G8(红花西番莲);第二类群包含G12(巴西种)和G30(美花西番莲)两个基因型;第三类群包含G29(大果西番莲)和G31(百果洲2号)两个基因型;第四类群包含G32(百果洲3号)、G33(台农一号)两个基因型;第五类群包含余下的26种基因型。主坐标分析利聚类分析的结果非常相似,但比聚类分析更直观。3.对29份西番莲种质的24个形态学性状的基本统计分析,各性状在不同的种质材料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0.69%,固酸比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1.41%,其次为有机酸含量、果肉香气及果肉颜色,果实横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6.67%。29份材料的欧氏遗传距离分布在2.136-13.039之间,当欧氏距离在7.874时可将所有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第一类群包括只有两个基因型,G31(百果州2号)和G32(百果州3号)。第二类群包括3个基因型:G1(Purple Gold)、G23(XBGZ/Z1-1)和G33(台农1号)。第三类群包括剩下的24种基因型。对12个果实数量性状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可以用5个主因子来概括12个形态性状。按因子方差贡献大小排列主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果重因子、酸度因子、果汁率因子、果实斑点直径因子和糖度因子。这5个主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为85%以上,基本保持了12个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从主因子出发进行西番莲育种,可以加大目标性状的针对性和提高选择效率。4.综合两种标记系统的分析结果可知,西双版纳地区西番莲种质资源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但是绝大多数的栽培种之间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并且形态学性状聚类与ISSR聚类不太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