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集中居住区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或国家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村民或地方政府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集中安置全体村民的新居民点。 农民集中居住区不但能有效腾挪出大量农村建设用地,而且能有效提高农村居住人口密度,既有力保证了农村土地的节约利用,又有效凝聚了农村人气并创造商机,促进农村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此外,农民集中居住区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载体,是实现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结合点,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不但有力地缓解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带来的农村主体老弱化、空心化、耕地大量流失、农业严重萎缩等严峻形势,而且有力地推进农村环境生态化、农民生活城镇化、农业生产现代化。 坛洛镇同富村是广西首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同富村农民集中居住区是城建新区的重要内容,尽管同富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但中国传统农民集中居住区普遍面临规划设计不合理、建设用地安排不科学、建设资金遭遇瓶颈以及管理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这不但严重地影响了农民集中居住的幸福指数,而且严重影响了综合整治后农村土地的产出效益。 论文首先深入分析同富村发展实际、发展规律,其次在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支撑下,构建同富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系统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大量基础数据采用多因子加权分析方法、均方差决策综合分析方法、因子分析、协调度分析、发展度分析等数学方法在同富村土地产出效益、农民集中居住幸福指数、农民集中居住区可持续发展三方面、多层次评估、分析。其结果为: 一、2009年至2011年,同富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度不断提高,其中,2011年,协调度达到0.723,从可持续发展本质及其区间取值[0,1]看,同富村农民集中居住区综合协调性良好。 二、2009年至2011年,同富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系统发展度持续增大,其中,2011年,发展度为2.797,增长率794.60%,发展前景广阔。 农民集中居住区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基本载体,论文研究结果总结其三个效应为: 一为“减法效应”。有效降低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建设、维护成本,有效节约、集约利用农村土地资源。 二为“加法效应”。保护耕地、增加耕地面积,加快投资建设农村公共设施。 三为“乘法效应”。设计科学、合理的建筑,建设完整、完善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实现农村房屋的保值、增值;对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且科学、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能实现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对农村各要素的重新捆绑,能快速提升农村城镇化程度以及激发城乡“二元体制”的正能量,不但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化,而且迅速提高中国现代农业的竞争力。 其次,中国新型城镇化强调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强调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农民、农业的面貌,强调突出提高农民的劳动素质与职业化程度,强调全面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强调农民集中居住区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展示平台。 因此,国家应加快研究对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政策、制度、资金保障,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