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拥有错综复杂的语言体系。如何科学协调处理多语(通用语、方言、民族语)之间的关系,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使多语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最终共同发展,是保护和维持我国多元文化资源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处理好通用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一直是近年来各国政府及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采取的措施主要通过双语或多语教育。近年来,国外学者(Fishman,1991;Nettle&Romaine,2000;Smith-Christmas,2016)认为,家庭语言使用与代际语言传承是少数民族语言得以保护和传承的关键因素,家庭语言政策这一概念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保护研究中因应而生,并成为研究热点。相对国外较为成熟的家庭语言政策研究,国内家庭语言政策研究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还处于发展的阶段,而运用家庭语言政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与保护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本研究试图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一户四代同堂的白族家庭为研究案例,运用国外家庭语言政策研究的最新成果及理论方法探究白族家庭多语使用及母语传承问题。随着各民族发展的需要以及各民族间交流的不断深入和普及,汉语作为强势语言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越来越给我国多元的语言文化生态系统带来严峻的挑战。戴庆厦(2013)指出,云南的少数民族语言长期以来存在各种复杂的语言关系,然而在云南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语言关系的主流是和谐的。根据戴庆厦、邓佑玲(2001)的研究,白族语具有一定的活力。像云南的许多少数民族语言一样,白语能与普通话、当地方言和其它民族语言和谐共存。云南大理喜洲是一个典型的白族聚居乡镇,这里白族居民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白汉两种语言进行日常交流和沟通。大理喜洲白汉双语和谐共存的语言生活,无疑对我们保护和研究语言文化多样性给予一定的启示。鉴于此,本研究选取作者世居在大理喜洲镇的亲属嫂嫂一家四代同堂的白族家庭为研究对象,以家庭语言政策模型为理论研究框架,通过实地观察、语言生活记录、访谈等研究方法,从语言意识(态度)、语言管理和语言使用三个维度,对该白族家庭成员的语言生活,即白语和多语(方言、普通话、英语)的选择和使用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通过了解和把握白族家庭成员对母语和其它语言的语言意识(态度)、语言管理和语言使用情况,以期探究白族家庭语言政策特点和白语使用现状及其影响白语活力的因素。本研究拟为我国家庭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及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和保护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和参考。研究发现如下:(1)白族家庭成员之间存在语言意识、语言管理和语言实践三方面的代际差异,而且白族家庭成员间这种家庭语言政策具有动态特征,呈不断变化发展的态势。(2)白族家庭成员间的语言政策代际差异和不断变化的特征显示了白语流失或白语传承受到威胁。(3)导致白族家庭成员间语言政策代际差异的因素,以及影响白语流失的因素,一方面是微观上的白族家庭父母和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因素;另一方面是白族家庭成员在宏观上受国家语言政策、语言教育政策以及社会环境诸如工作学习环境、生活城市、同辈群体和教育机构等的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