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白色神话的建立与消解——后殖民解读《等待野蛮人》与《耻》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in1985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等待野蛮人》与《耻》是南非作家J.M.库切的两部寓言式作品。《等待野蛮人》讲述了一段某虚拟帝国对游牧部落发动战争的虚拟历史,具有普遍意义,它是当年殖民者在南非建立白色神话的隐喻,时隔近二十年后出版的《耻》于2003年赢得了诺贝尔大奖。《耻》表面上描写的似乎是爱欲与道德以及黑人对白人的报复与折磨,而实际上这部小说写作的背景是在后种族隔离时代的新南非,白人昔日殖民者主子身份消失,黑人主体身份回归,白人在南非所建立的白色神话正在消解。因此这部小说它包含了对白色神话进行消解的策略及其过程,从而使《耻》这部小说在结构与主题意义上与《等待野蛮人》形成了一种关照,具有巨大的张力。本文把这两部小说进行比较研究,从而能在宏观上对白色神话在南非从建立到消解进行整体系统的窥探与把握,从而跳脱肢离破碎的研究,拓展了研究意义,为对库切作品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文主要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运用萨义德的东方主义身份理论研究这两部小说。 第一章探讨南非白色神话建立的动机,策略,过程。西方自柏拉图以来就有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这一传统的表现就是西方自认为优越东方进而对自身进行想像自恋性描写,它的功用就是构建自身身份,而自我身份的构建又涉及到他者,他者是自我身份构建的陪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这两者又是想像性构建,要使这一身份构建成功,还涉及到权利的运作。这一殖民白色神话的建立过程在《等待野蛮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运用知识系统,霸权话语,暴力来确定自身的殖民者身份和东方他者身份即被殖民者的身份。 第二章在《耻》中探讨了南非白色神话的消解。卢里与露西这一原白人殖民者的代表在动态的身份构建过程中,从众多的他者身上反观自身,发现自己先前的殖民者身份已失,西方文明在南非开始陨落,他们已失声进入沉默。同时,就佩特鲁斯这一黑人代表而言,他们的主体性重现,从边缘开始位移,昔日被殖民者的身份已被丢弃,开始扬眉吐气,南非白色神话开始消解。 第三章主要探讨南非白色神话消解过程中以及之后的南非困境,发现问题,建议可行性出路。那就是从根子上除掉黑白二元对立的等级思想,进行主体之间的平等交往,实行黑白和谐共处。
其他文献
科马克·麦卡锡1933年出生于美国罗德岛州,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迄今为止,麦卡锡共发表了10部作品。其中,他的西部小说《边境三部曲》及《流血的子午线》为他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