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转型期的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的目的并不是要对此提出一套具体制度和政策建议,而是力求为转型期的银企关系提出基本的概念和分析的框架。 转型期的银企关系处在两种体制的夹缝与摩擦之中,它本身充满着一系列深刻的矛盾与冲突。由此出发,本文致力于回答以下三个主要问题:(1)转型期银企关系(在宏观和微观层次上)的现状如何,面临哪些基本矛盾;(2)产生这些矛盾的根源是什么;(3)解决这些矛盾的出路在哪里,转型期的银企关系向何处去。 为了回答这三个基本问题,本文首先对贯穿始终的几个概念——转型、转型期、过渡经济及其特征进行了界定与描述;阐述了本文的选题思考与研究意义;简要说明了本文的结构安排与所采用的主要分析方法(第一章)。 为了使读者了解银企关系的过去,也为了使本文的研究具有纵深感,作者考察了银企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指出银企关系的发展演化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以高利贷为代表的早期民间信用是我国银企关系的历史和逻辑起点。在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经营机构——典当业、钱庄、票号等,它们的兴起标志着信用机构、信用制度的初步建立。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借款人面貌”逐步改变,高利贷资本逐渐向借贷资本蛹化。鸦片战争的爆发和随后的政治动荡,使这个蛹化的过程没有完成,也使银企关系偏离了它自然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而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第二章)。 银企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是一种历史的社会关系。信用(特别是银行信用)是银企关系的基础,信贷资金及其运动是银企关系的物质载体。信贷资金是货币资金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银行信用为基础,以金融机构为中介,由资金盈余部门向资金亏绌部门流动,经过一次完整的周转后,会带着一个增加的价值回到它的起点。马克思考察了信贷资金的运动规律,并把这个运动规律概括为“双重支付和双重回流”。马克思考察的实际上只是银行自有资金的运动形式。完整的信贷资金的运动形式应该是“三重支付和三重回流”,其中第一重回流是商品“惊险的跳跃”,具有决定性意义。利率是银企关系中的重要经济杠杆。利息不是产生于货币的自行增殖,而是产生于货币作为资本的使用,是对利润的分割。管制利率是转型期利率的重要特点,管制利率造成或加大社会资金缺口,使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受损。消除管制利率能提高全社会的总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