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医宝鉴》针灸学术思想及治疗特点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song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1613年,朝鲜王朝颁布了《东医宝鉴》的初刊,标志着朝鲜医学(又称“东医学”)逐渐独立并自我完善,也是朝鲜医学的巅峰之作的代表。公元2009年,《东医宝鉴》被录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书中所记载的相关内容以及本书的影响力均得到世界认可,说明《东医宝鉴》已成为朝鲜历史上最重要的医学经典。针灸疗法是中医学比较独特的一脉,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被证实对大部分疾病均有显著疗效。《东医宝鉴》大部分内容是基于道教养生论而编撰的医药处方,其中针灸疗法仅在每个疾病门最后部分稍有描述,内容简练,选穴简单,却极其重要。加之《东医宝鉴·针灸篇》篇幅较短,记载方式自成体系,不拘一格,也无针灸歌赋加持,与其记载针灸疗法的医学典籍异曲同工,各有弊益,极具研究价值。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东医宝鉴》中记载的各疾病的针灸疗法的学术理论和治疗特色,探讨其对中、日、韩乃至整个东亚医学发展的影响,以期为世界针灸治疗的发展做出贡献。研究目的及意义《东医宝鉴》针灸内容相关研究较少,且还需关注许浚针灸思想方面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主要通过分析《东医宝鉴》针灸学术理论相关的文献资料,进一步加深理解《东医宝鉴》中记载的针灸学术理论和治疗方法的辩证特点。意义:虽然《东医宝鉴》的大部分内容摘录自经典的中国传统医学古籍,如《黄帝内经》、《医学入门》、《世医得效方》、《针灸甲乙经》等,但是在中国有关《东医宝鉴》的研究较少,尤其是与中国针灸密切相关的东医学针灸疗法,更是无人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对《东医宝鉴》中针灸学术理论和疗法的研究,对深入了解中韩医学的交流有重要文献和史学研究价值。研究内容①分析《东医宝鉴》所体现的道家思想。②通过分析《东医宝鉴》引录针灸古籍的研究,了解其针灸学术思想研究,并通过总结《东医宝鉴》中针灸诊疗经验,分析其对中国、韩国和日本针灸学术的影响。研究结果道家思想也影响着《东医宝鉴》中针灸选穴和治法,主要体现在:(1)重视丹田,多用灸脐法,通过恢复元气以消病延寿,多用于气虚证、寒证、肾虚证、危重病证、胸腹部病证等多种疾病。(2)通过针灸法和养生法调理“精气神”。在精门中强调守固、保养肾精,用于治疗损失精液的疾病,如梦泄、遗精、白浊等。结合导引养生法,追求填精延寿。在气门中重视调息等炼气法,主要治疗气机乱或气机停滞的病证,如气结、气逆、气乱等,提及一切气病均可取气海穴。在神门中从心论治,采用与心直接有关的穴位,治疗狂证、癫痫、健忘、善恐、痴呆等病症,从而达到养心安神,防治神乱气散的目的。(3)注重“背后三关”理论,多应用背部灸法,可以起到散结、补阳、行气、补气等作用,从而治疗痰湿证、虚证、虚热证、血证、实证等疾病。(4)针灸理论具有独特学术观点,治疗方面更具特色,对针、灸法提出了“针无补法、灸能补虚”的观点,并采用针灸择日法,推崇灵活辨证选穴和论治。结论《东医宝鉴》中的针灸疗法主要以道教养生理论为基础,重视丹田,多用灸脐法,通过针灸法和养生法调理“精气神”,注重“背后三关”理论,多应用背部灸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为现代针灸学的治疗和发展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改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小儿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共有126例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儿接受手术治疗,年龄<14岁,按随机数字表
为了解决无人机自主空战中的机动决策问题,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将优化思想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机动决策模型。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作为决策模型核心,既解决了传统优
考虑到温室内部植物蒸腾作用比较显著,蒸腾作用会产生大量水蒸气,而溴化锂吸收式系统的制冷剂为水,吸收器吸收的是从蒸发器出来的水蒸气,基于这样的思路,可以把温室内的微环
下肢静脉系统疾病是常见病,随着X线设备和周围血管外科工作的开展.自从1937年DOSSANZ首先介绍静脉造影方法以来.由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造影剂的精制以及设备条件的日臻完善.下
目的:探讨复方黄芩甙制剂(Co-baicalin)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髓鞘脂质蛋白(PLP)139-151免疫SJL/J小鼠诱发慢性复发缓解性EAE模
目的:探讨腔内覆膜支架置放修复周围动脉损伤的适应证.评估腔内覆膜支架置放修复周围动脉损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2004年5月至2006年1月,6例行腔内覆膜支架置放术的周围动
CRO/CDMO行业在产业链复杂化及精细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无论是化学药还是生物药,外包医药研发予外部服务供应商的趋势都在持续下去。全球医药行业平稳向好在20世纪,小分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