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一种提倡在管理层领导下,企业全员广泛参与的自主评价程序,它能够帮助企业充分发掘自身在内部控制建设及运行方面的弱点及缺陷,从而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调整与改善,以有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进入21世纪,安然和世通两大会计丑闻相继爆出之后,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国家的关注,相应地,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地位随之得以突显。各国纷纷加紧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我国于2008年和2010年相继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明确了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方面的责任,即是需要定期自我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标志着我国在内部控制法规建设方面逐步与国际趋同,进入统一立法、协调监管的时代。我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开始根据《规范》与《指引》要求重新检视内部控制工作,着手探索建立与健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但在实务中发现,由于《规范》与《指引》缺乏关于对内部控制评价评价标准、方法等方面具体细化的规定,操作性不强,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只能起到框架性指引作用。因此,尽快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循序渐进地推进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介绍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相关基础理论,并回顾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规范化进程。然后从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视程度、机构设置及评价依据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现状。通过对现状的深度透视,发现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尚存在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重要性意识不足、工作独立性缺乏、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随后放眼世界,在美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模式的对比中,寻求了经验借鉴,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上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议:在国家层面要着重加强协调,出台一套统一标准,在企业中分步骤分层次推行并通过立法予以规范化;在企业层面,要主动增强内控意识,进一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同时特别需关注到,在问题分析中指明了制约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瓶颈问题是缺乏统一公认的内部评价标准,本文应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尝试构建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希望一方面从理论上,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创新和完善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另一方面从实务上帮助企业逐步形成公认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更好地检视自身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并调整,以规避相应的经营风险,促进企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