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古生物、构造资料、野外露头观察以及钻井资料等,认识了宣汉地区长兴组沉积格局特征。长兴组时期,川东北地区具有“两台—一盆地—一陆棚”的沉积格局。在沉积格局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野外露头观察、钻井剖面和测井曲线特征的分析,将宣汉地区长兴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根据岩石类型旋回性特征及测井曲线旋回性特征,将宣汉地区长兴组划分了7个或8个四级层序,16个或18个五级层序。进一步建立了研究区长兴组三级层序及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依据岩石学特征、生物组合、构造和测井曲线等相标志,进行了宣汉地区长兴组碳酸盐岩沉积相划分。结合层序地层的研究成果,认识了研究区沉积相与海平面变化、层序体系域的关系及沉积相和微相的发育演化规律。充分引进现代岩矿测试分析技术,岩石学特征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相结合,认识到宣汉地区长兴组主要发育了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压实压溶作用、溶蚀作用、构造破裂作用及热液作用等。其中白云石化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溶蚀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研究区长兴组主要发育了四种白云石类型,包括微晶白云石、粉—中晶它形白云石、粉—中晶自形白云石及热液白云石,分别遵循蒸发泵白云石化模式、渗透回流白云石化模式、埋藏白云石化模式及热液白云石化模式。主要可见三期溶蚀作用,包括同生期大气水溶蚀作用和中成岩早期溶蚀作用、晚成岩期溶蚀作用。根据研究区野外露头及岩芯薄片镜下鉴定结果,结合钻井、录井显示,总结认识了区内长兴组储层的岩石类型、储层类型及储渗空间类型。通过岩芯、录井及测井曲线对比分析,建立测井曲线储层识别标志,进行单井剖面上长兴组储层解剖。结合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成果,认为储层主要发育在三级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中,在上部三级层序的海侵体系域中少见发育。储层总体发育在三级层序的中上部,但不局限于此,在三级层序的中下部也可见到储层发育。储层主要在台地边缘地区发育,并且主要发育在生物礁相、滩相、潮坪相中。根据钻井岩芯孔隙度、渗透率分析资料,进行测井储层参数分析,认识到不同沉积相类型的储层物性存在差异,其中生物礁储层潮坪相储层的物性最好,滩相储层物性次之。但研究区长兴组储层总体以Ⅱ类及Ⅲ类储层发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