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是世界各国本科教育质量管理领域关注的热点和重点,也受到我国以及各省份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我国各省份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监测评价虽有一些实践但并未形成体系,学界关于省域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监测评价虽有所研究但仍需提升。因此,本研究认为,开展省域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的理论研究迫切而重要。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观和高等教育管理的发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是世界各国本科教育质量管理领域关注的热点和重点,也受到我国以及各省份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我国各省份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监测评价虽有一些实践但并未形成体系,学界关于省域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监测评价虽有所研究但仍需提升。因此,本研究认为,开展省域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的理论研究迫切而重要。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观和高等教育管理的发展历程、主要观点,总结出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观以及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力求夯实省域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的理论基石。本文从萌芽、发端、形成、发展四个阶段系统分析了建国70年来我国本科教育监测评价政策的演变历程,分析我国本科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政策中存在问题,力求为省域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提供历史和实践反思。本文思考了省域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的理论构架,进一步明晰了首要问题、基础问题、基本问题、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一是依据米切尔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法,对省域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的多元主体进行了三类七种主体的界定,明确了政府为主导、其它主体真正参与的多元化监测评价主体。二是根据本科教育的国家标准制定省级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标准,标准的制定应体现多元利益主体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体现统一性和特色性。三是提出了在监测评价中要坚持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合一、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合一、过程监控和持续改进合一、多元协商和分类引导合一、数据驱动与专家评价合一等五大原则。四是基于系统性、发展性、导向性、可行性四个原则,通过深度访谈和因子分析法明确了省域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的指标及权重,包括投入质量、过程质量和产出质量。五是通过分析,择取了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多元统计方法作为评价测度和归类方法,并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相关性。本文基于理论架构,以福建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搜集官方公布数据,对福建省本科教育在全国以及东部地区中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研究,力求从宏观层面上对接下来福建省域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提供背景分析和基本判断。通过采用单因素方差和LSD多重比较分析发现,福建省本科教育中25项指标中19项指标在全国34个省份中位居15-20位区间,在东部地区11个省份中位居6-10区间。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福建省33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监测对象,运用所构建的省域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模型进行分类分析,并按照区域、性质、水平等3个分类属性进行分类分析,最终形成整体分析。从地区属性来看,闽南、闽中、闽西北等地生师比三年复合增长率均为负增长;各地区产出效益大幅提升。从性质属性来看,公办校在资源投入质量、过程质量上明显高于民办高校,但在产出质量中,公办高校各指标的增长态势并不具明显优势。从水平属性来看,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双师双能型”“横向项目”“发明专利”“教师能力素养”“文化传承”等一些核心指标上均高于其它应用型本科高校。同时,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2018年数据显示,福建省33所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综合水平分为四个等级,其中,第一个等级中主要集中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第二个等级中主要集中在公办高校,且部分为省重点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第三和第四个等级主要集中在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和部分公办高校。为深入研究省域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本文也特别对各模块及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发现:高层次人才指标与创新获奖、文化学术讲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发表ESI论文、发明专利和科研平台指标均有较明显的线性关系,在0.05水平上显著;双师双能型教师与社会服务水平指标(发明专利、咨询报告、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和科研成果转化经费)具有较明显的线性关系,在0.05水平上显著;省部级科研平台与科学研究水平指标(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和发表ESI论文)具有较明显的线性关系,在0.05水平上显著。基于理论建构和实证实践,最后本文提出提升省域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的难点和四项对策建议,即理顺多元主体的功能与定位、明确省域高等教育分类标准、建立监测评价系统、加强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等。
其他文献
正常的社会交互能力是我们进行日常生活的基石。在主要的神经精神类疾病的患者中,都存在社交能力受损的表现。然而,到目前为止,社交行为背后的神经环路机制仍不清楚。随着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伴有社交障碍的神经精神类疾病患者的数目逐渐增加,尤其是在2020年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着精神健康领域,全球近10亿人受到精神问题影响,这就使得对社交行为发生机制的研究变得更加急迫。我们的研究主要发现基底前脑(BF)
岩爆是深埋地下工程在施工扰动等外界荷载作用下发生的一种动力破坏现象,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导致岩爆机理至今尚未统一。当岩爆发生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直接威胁到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并制约施工进度。因此,开展现场岩爆监测预警是目前保障施工安全生产的直接有效措施之一。针对黑龙江荒沟抽水蓄能电站深埋地下洞室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复杂岩爆现象,紧紧围绕岩爆演化过程的前兆信息识别、岩爆机理及监测预警问题,采用了工程调查、现场
国家级新区是作为重构空间功能布局和区域治理结构的重要政策工具,兼具空间功能单元和深化改革试点的双重使命。作为对既有政策试验区的经验延续和模式深化,国家级新区的空间构成规模、功能使命定位和制度变革深度远超开发区等早期新区,业已成为地方治理架构运行中不容忽视的制度存量:国家级新区既要成为引领性的空间功能单元,更要以其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经验反哺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并带来实质性的功能成效。以机
研究背景:细胞外囊泡(EVs)主要有三种类型:外泌体(30-150nm)、微囊泡(100-1000nm)和凋亡小体(1000nm-),其中外泌体是最受关注的研究对象,外泌体(Exosome)是细胞内的多泡体(Multivesicular bodies,MVB)与细胞质膜融合后主动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种小囊泡。外泌体的直径在30-150nm之间,由脂质双分子层包绕,其中包含蛋白质、脂质、mRNA、miR
岩爆是深埋隧洞开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与开挖边界附近岩石的板裂化破坏和剪切或剪断滑移破坏密切相关,以岩石的剧烈动力、弹射破坏为主要特征,对工程安全具有极大威胁。岩石本身、地应力、地质条件、诱发条件等方面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岩爆自然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现象,当前岩爆破坏的过程、机制和规律仍不十分清楚,已成为深部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鉴于此,本文围绕深埋隧洞岩爆及相关破坏与室内模拟试
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内源调控因子和外源环境因子的综合调控,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其中,内源因子主要指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外源因子则主要包括重力、光照、水分等环境因素,而外在环境信号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也主要是通过调节激素含量和信号来实现的。生长素作为最早被鉴定到的一类植物激素,在植物的可塑性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生长素不仅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也是介导植物响应周围环境变化的重要信号分
我国冻土地区面积广且建有诸多路堤工程,冻土路堤常出现不均匀沉降、开裂、变形,多数原因是下伏冻土受热扰动而产生局部融解软化进而力学平衡受到破坏。传统的冻土病害治理更注重冻土内部因素的研究,但对外部因素如气象等,往往简单的黑箱化处理,无法评价太阳辐射、地表对流等对路堤下伏冻土温度的影响,对太阳辐射下路堤上表面的吸热、储热与传热等的认识仍然欠缺。路堤表面的吸热和传热不对称,加上多年冻土的相变为非线性,冻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增长动力不断集聚并全面发挥作用,经济保持了10余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西部地区过去形成的增长动力正呈现加速衰减态势,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这是当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特征。当然,近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速下滑不只是过去形成的增长动力衰减的结果,也是亟需开发新动力实现动力转换的结果。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央提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需
从18世纪开始,茶叶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EIC)与中国的主要贸易商品。除贸易外,对武夷山中国茶树和红茶技术的考察成为公司的重要任务之一。茶树试验栽培始于18到19世纪,当时印度处在英国的殖民时期。本文着重介绍了印度殖民时期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中国茶树移植和技术开发所做的事情,讨论了印度殖民地的红茶产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在此期间印度红茶工业的机械化进程和茶叶科研活动的开展。中国明代,由
乳腺癌是全球和我国女性发病率居首的恶性肿瘤,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复发和转移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受到基因、肿瘤微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的调控。我国在过去几十年间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饮食习惯西化,加上体育锻炼的缺乏,造成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目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能够影响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在乳腺癌中,肥胖与肿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