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长春市空气质量逐年下降,灰霾事件频发,对人体健康、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其研究倍受关注。目前,大气细颗粒物(PM2.5)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有机碳(OC)、元素碳(EC)作为PM2.5的主要成分,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解OC、EC在长春市PM2.5中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于2017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利用KC-120H型颗粒物采样器采集长春市PM2.5样品,并利用NIOSH 5040方法进行OCEC分析,测定长春市PM2.5中OC和EC的浓度。结果表明,长春市PM2.5的平均浓度是45.92μg/m3,其中OC、EC的年平均浓度变化范围为15.69-24.32μg/m3和1.38-2.33μg/m3。OC、EC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1.70,1.85μg/m3。就全年平均来说,OC、EC浓度在凌晨5点、下午3点出现低谷;OC浓度高峰出现在上午10点、晚上21点。采暖期OC平均浓度为24.68μg/m3,EC平均浓度为2.04μg/m3;非采暖期OC平均浓度为21.39μg/m3,EC平均浓度为1.44μg/m3。四季PM2.5中O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0.62、21.50、23.85、24.03μg/m3;四季PM2.5中E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26、1.35、1.85、2.45μg/m3。11月份OC浓度最高,值为24.04μg/m3;5月份OC浓度最低,值为18.44μg/m3;10月份EC浓度最高,值为2.37μg/m3;8月份EC浓度最低,值为0.81μg/m3。本文利用课题组之前的研究成果,结合2017年长春市PM2.5的CMB模型解析结果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计算出不同污染源对长春市PM2.5中OC、EC的贡献率。长春市大气PM2.5中OC来自于机动车尾气、二次粒子、生物质燃烧、城市扬尘、燃煤尘、土壤风沙尘、建筑尘,占比分别为25.26%,20.03%,18.57%,18.11%,14.23%,3.15%,0.65%。长春市大气PM2.5中EC主要来自于机动车尾气和燃煤尘,占比分别为46.25%和39.15%,其他来源还包括城市扬尘、生物质燃烧、建筑尘、土壤风沙尘,占比分别为6.54%,5.62%,1.60%,0.84%。并且,本文利用各种源对碳组分贡献的日变化图谱对长春市大气中年均OC、EC浓度的日变化曲线进行污染源拟合,呈显著相关。全年OC/EC比值范围为8.08-15.44,平均值为11.70,说明长春市全年EC、OC的主要来源为燃煤、地面扬尘,同时存在二次反应产生的有机碳。采暖期OC、EC的主要来源为燃煤、地面扬尘;非采暖期OC、EC主要来源为燃煤、地面扬尘、生物质燃烧;春季、夏季、秋季OC、EC的主要来源为燃煤、地面扬尘、生物质燃烧排放;冬季OC、EC的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和燃煤。OC/EC质量浓度比值的高峰出现在下午,这是因为下午气温偏高,光照较强,有利于二次有机碳(SOC)的生成。全年长春市OC的平均浓度为21.7μg/m3,占PM2.5浓度的52%;全年长春市EC的平均浓度为1.85μg/m3,占PM2.5浓度的4.48%。采暖期OC、EC的绝对浓度均高于非采暖期,但是采暖期OC、EC在PM2.5中的占比均小于非采暖期,这是因为受到PM2.5浓度的影响。春夏秋冬四个季节OC、EC的绝对浓度均呈现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但是,OC、EC在PM2.5中的占比均显现出的规律是夏>春>秋>冬,这是由于受到不同季节PM2.5浓度的影响。全年OC、EC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19,说明长春市PM2.5中OC、EC的来源不一致。选取2017年10月20日为长春市重污染天气的代表,分析了PM2.5中OC、EC同其他大气污染物的相关关系。EC与PM2.5的相关系数为0.9,二者在显著性水平α=0.001上相关,说明当天EC的主要来源与PM2.5的主要来源十分相似;EC与NOX的相关系数为0.75,二者在显著性水平α=0.001上相关,由于NOX主要受到汽车尾气的影响,因此当天EC主要来源之一是机动车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