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诸侯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各地方在发展过程中,只顾追求地方经济利益,从而忽视整体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做法,使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缺乏上升的空间和遭遇瓶颈。这促使政府和学者转换视角,从区域协调的角度看待本地经济发展,故能使两个地区间利益达到最大化、实现双赢的“飞地经济”应运而生。随着2009年和2011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省开启“飞地经济”,对推动产业转移、经济转型升级及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分析重点探讨山东省发展“飞地经济”的区域选择、重点产业领域选择以及机制体制创新等。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概述了选题背景及意义、“飞地经济”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论文研究框架。第二部分分析了“飞地经济”的理论基础、发展模式及国内外实践,“飞地经济”的理论基础包括增长极理论、区域比较优势理论、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和共生理论等;从飞地的功能、管理者、形成的原因等角度可以对“飞地经济”进行分类,目前“飞地”形成原因主要有政策成因和发展成因两种,前者又分为政策引导型和政策支持型,后者又分为集约发展型、优势互补型和梯度转移型。第三部分为实证部分,首先在介绍黄区基本状况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黄区发展“飞地经济”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得出黄区适合作为飞入地的结论。其次,在确认重点飞入区的必需条件后,以天津市红云区作为飞出地,庆云县、乐陵市和无棣县作为备选飞入区为例,分析备选飞入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成本优势和生态环境的相关指标并运用城市引力模型将地理位置量化为数据。综合运用熵权法、AHP对数据进行分析,依次确认各指标的客观权重和主观权重最后得出其综合权重,然后运用灰色评价法来确认最优方案,计算出备选飞入区与最优方案之间的关联系数,得出庆云县与最优方案的相似度最高为0.76,因此,庆云县更适合作为飞入地。最后,在确认重点飞入产业的过程中,以德州市和天津市为例,运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分析得出两地的制造业结构相差较大,在依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和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和水土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选择德州市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产业或主导产业作为重点飞入产业。第四部分为黄区发展“飞地经济”的体制机制创新探讨。成功推进“飞地经济”,不仅需要探索“飞地经济”重点飞入区和飞入产业,更需要宏观层面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在总结黄区发展“飞地经济”现有政策的基础上,论文提出应从基础设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土地和环保、财政金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大体制机制创新。第五部分为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