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估计,大约3%的新生儿出生时有严重的先天畸形。我国出生监测资料显示每年有30—40万缺陷儿出生。出生缺陷发生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中化学物致畸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化学物致畸是可以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预防的,因此高通量地筛检致畸物,阐明化学致畸作用的分子机制,建立快速准确鉴定人类致畸物的方法和种间外推方法,是发育毒理学面临的迫切任务,其核心是致畸作用分子机理的问题。胚胎发育中,发育基因选择性表达决定胚胎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同样,基因的表达谱改变将导致发育异常。所以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从全基因组水平比较正常和异常发育的基因表达谱可望为阐明化学物所致异常发育的分子机制、种间外推和防治找到突破口。本研究采用可导致肢体畸形的已知致畸物N-甲基-N’-硝基-N-甲基亚硝基胍(MNNG)作为受试物,诱发小鼠肢体的异常发育表型,然后用基因表达谱芯片观察畸形肢体和相应正常器官的基因表达谱改变。目的是为筛检特异畸形的相关基因、为化学物致畸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一、MNNG致小鼠肢体异常发育模型的建立脊椎动物肢体由于其特殊的形态结构,被认为是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态模式形成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最有效模型之一。MNNG为一已知的致突变性致畸物,可诱发小鼠的多脏器畸形包括肢体畸形,但不同时间和剂量暴露所诱发的主要畸形类型和发生率不同,本研究采用ICR小鼠为受试动物,通过观察不同剂量MNNG和不同給药时间胎鼠畸形率、畸形类型等指标,建立了化学物诱发的特异的肢体畸形模型。其最适诱发条件为孕期第12天一次以40mg/kg体重给予MNNG,胎鼠畸形类型以肢体畸形为主,且以短指(趾)和缺指(趾)最为常见。四肢畸形的发生率和畸形严重程度依次为左后>左前>右后>右前。此模型的建立不仅为研究肢体异常发育而且也为胚胎异常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模式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模型。<WP=5>二、应用基因芯片研究MNNG致小鼠畸形肢体中基因表达谱改变本研究应用含有8192个小鼠靶基因的表达谱芯片对孕期第14、16天不同发育时间的小鼠胚胎畸形肢体和相应对照组正常肢体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观察。通过组织mRNA分离纯化、表达谱探针制备、杂交、荧光扫描和结果的K-means聚类方法等统计分析。结果:1、观察到第14天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287条差异表达基因,第16天组织有88条差异表达基因;2、第14天和第16天差异表达基因中均为下调基因占大多数,这与肢体异常主要表现为缺、短指、趾和短肢的结果是一致的;3、通过对某些已知功能研究基因的分析,发现受影响导致基因表达改变的多数为与细胞周期、转录调控、结构蛋白相关基因,4、发现有DNA损伤修复基因和参与p53介导细胞凋亡的基因表达增高,说明MNNG诱发的肢体畸形中有DNA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增加;5、发现有些与精子生成有关和睾丸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在正常和异常肢体发育中有表达,而且在肢体异常发育中有表达改变,提示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与肢体异常发育有关。另外,还筛选了有些未知功能的肢体异常发育相关的基因。本研究结果为揭示肢体异常发育的分子机制和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