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师胡志敏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在胃癌的中医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胃癌的治疗主张中西医结合,二者优势互补,以达到疗效最大化,同时对机体损伤最小之目标。胡志敏教授针对胃癌术后化疗、化疗后、术后复发及晚期不能进行手术等不同情况的患者,辨证给予中医中药治疗,并辅以口服抗癌药物联合治疗,在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胡教授强调:中医治疗属于整体治疗,其疗效也是整体的,不能单纯以局部瘤体的变化程度作为判定依据,在胃癌的治疗中要全面和正确认识中医药的治疗价值,提高中医药学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前言胃癌是指原发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发病率最高的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胃癌的现代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也是唯一有可能治愈胃癌的方法。此外,随着新药新方案的提出,胃癌的化疗有效率得到提高,在胃癌的治疗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肿瘤的治疗现在多主张结合中西医不同学科的优势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转移情况及病人的机体状况,合理地、有计划地综合利用现有的各种治疗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提高治愈率、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这是胃癌也是其它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原则。导师胡志敏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在胃癌的中医药治疗上有其独到的认识,针对胃癌术后化疗、化疗后、术后复发及晚期不能进行手术等不同情况的患者,辨证给予中医中药治疗,并辅以口服抗癌药物联合治疗,在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祖国医学对胃癌的认识祖国医学中并无胃癌称谓,但对其相关病证却早有认识,属于中医学的“胃反”、“噎膈”、“胃脘痛”、“癥瘕”、“积聚”、“伏梁”等病证范畴。《黄帝内经》中提到“食痹”,指食后不能消化,闷痛气逆,必吐出乃止,是针对胃癌相似症状较早的称谓。《金匮要略》中首次出现“胃反”称谓,曰:“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哇,暮食朝吐,宿食不化,名曰胃反。”《景岳全书.反胃》中提出:“虚在下焦,而朝食暮出,或食入久而反出者,其责在阳,非补命门以扶脾土之母,则火无以化,终无济也。”提出本症与肾阳虚衰关系密切。《诸病源候论》中对于积聚、癥瘕病因病机的认识亦提到了感受外邪这一点,云:“积聚者,由阴阳不和,府藏虚弱,受于风邪,搏于府藏之气所为也”;“积聚固结者,是五藏六府之气已积聚于内,重因饮食不节,寒温不调,邪气重沓,牢固盘结者也,若久即成症。”李杲的《脾胃论》云:“元气之充足,皆内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脾胃之气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所由生也。”说明脾胃功能的盛衰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