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太极拳结合康复训练干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FAI),观察太极拳及康复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干预效果,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康复提供新方法,为太极拳结合康复训练干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3月?2018年5月,在西安体育学院招募患有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筛查共纳入48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太极组、结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人。康复组采用功能训练干预,包括肌力训练、平衡及协调性训练、功能性训练等,干预共计10周,每周3次,每次60分钟,包括10分钟的训练前热身、40分钟的功能训练和10分钟的训练后放松;太极组给予太极拳训练干预,共计10周,每周3次,每次60分钟,包括10分钟的训练前热身、40分钟的太极拳训练和10分钟的训练后放松;结合组干预方案为太极拳训练结合功能训练,训练内容与其他组相同,共计10周,每周3次,每次60分钟,包括10分钟的训练前热身、20分钟的太极拳训练、20分钟的功能训练和10分钟的训练后放松。所有受试者在干预前及干预10周后评价姿势稳定性指标,包括总体稳定指数(OSI)、矢状面稳定指数(API)、冠状面稳定指数(MLI)、稳定极限指数(ODC)、稳定极限用时(CTT);本体感觉指标,包括关节位置觉(JPS)、肌肉力觉(MFS);肌力指标,包括跖屈峰值力矩(PPT)、背屈峰值力矩(DPT)、跖屈总功(PTW)、背屈总功(DTW);AJFAT量表评分。结果:(1)10周的干预后,康复组和结合组的OSI、API、MLI、CTT、ODC等指标与干预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干预后康复组与结合组的JPS、MFS等指标与干预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太极组各项指标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干预后康复组、太极组和结合组的PPT、PTW与干预前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干预前相比,太极组的DP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康复组和结合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4)康复组、太极组、结合组受试者的AJFAT量表评分均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康复组与对照组间各指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康复训练或太极拳结合康复训练均能提高FAI者的姿势稳定性和稳定极限,太极拳训练能提高矢状面姿势稳定性;不进行任何干预的FAI者稳定极限能力有下降趋势。(2)康复训练、太极拳训练或者康复训练结合太极拳训练均能提高FAI者的踝关节位置觉,但是踝关节肌肉力觉没有明显改善。(3)康复训练、太极拳训练或者康复训练结合太极拳训练均能提高FAI者的跖屈肌群肌力、做功能力和背屈肌群肌力。(4)康复训练、太极拳训练或者康复训练结合太极拳训练均能提高FAI者主观感受,康复训练提升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