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着力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等突出问题,弥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乡村短板。乡村振兴是系统内部多种要素的协调耦合和共生共荣,居民点作为乡村地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空间布局与调整优化对于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农村居民点是农业劳动者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载体,长期以来农村居民点的建设处于自发选择的状态,造成了布局无序、规模小且零散分布等现象。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居民点整理不仅仅是居住环境与公服设施层面,更表现在能够使乡村地域系统协调有序发展。通过对农村居民点布局的整理和优化,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户生活质量,从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选取位于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区的山阳县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出发,系统探究了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度方法、整理路径以及优化策略。首先,实地调研并收集整理山阳县农村居民点相关的基础资料,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农村居民点布局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整理潜力评价及优化策略提供依据;其次,基于山阳县现状特征及已有研究,分别从生态环境、土地区位、社会经济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山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村为评价单元,采用粒子群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PSOBP神经网络)综合评价山阳县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第三,根据评价结果借助层次聚类分析法,将山阳县划分为城镇发展区、优先整理区、重点整理区、适度整理区和控制调整区这5个整理区;最后,对农村居民点重点要素整理策略进行探究,在深入分析不同区域的特征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城镇引领型、完善优化型、破解提升型、浅山整治型、山区涵养型等五种模式的发展路径。本研究将空间分析与乡村规划有机结合,探讨了山阳县乡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和优化布局的方法、路径及策略,研究成果可为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规划与建设提供借鉴,为城乡统筹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