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及圆二色CD光谱仪,对不同浓度盐酸胍变性的溶菌酶水溶液进行扫描测定,以研究变性程度不同时,溶菌酶的二级和三级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随着盐酸胍浓度从0.4增加到2.6mol/L(蛋白浓度为0.4mg/mL),溶菌酶的变性程度也不断加强,逐渐失去其二级和三级结构。但又发现溶菌酶均未被完全变性,仍不同程度保留着二级和三级结构。25±0.001℃和35±0.001℃时,不同盐酸胍(GuHCl)浓度变性的溶菌酶在高效液相色谱疏水固体(端基PEG-600)表面的置换吸附的总焓变(△Hi)是用量热的方法测定的。目的是建立一套新的直接测量蛋白在液/固界面上折叠的热效应和自由能的微量热的方法。变性蛋白在疏水填料PEG-600上折叠并吸附时,所涉及的焓变包括三部分:吸附亲合作用,去水合作用和分子构象。25℃时,由去水合作用所导致的熵驱动促使变性蛋白溶菌酶分子在PEG-600表面吸附和复性。在25℃时溶菌酶的折叠路径中相应于0.8mol/LGuHCl时有一个较低的“能垒”。25℃、35℃时在1.8mol/LGuHCl处都有一个相对较低的焓变,可能出现了类似于能量较低被称为“能阱”的中间态。溶菌酶的折叠焓△△Hi比通常溶液中要高出10~100倍,是由于疏水填料PEG-600的表面给溶菌酶分子提供了足够高的能量使它整个分子发生去水合作用并折叠成天然态的构象,然而在通常的溶液中,溶菌酶只能部分折叠。温度升高,体系中的分子运动加剧,有利于溶菌酶的折叠、复性,导致35℃时GuHCl浓度从1.3至2.6mol/L时,△Hi表现为放热,且在1.8mol/L处-△Hi最大。采用摇床法通过改变盐酸胍和溶菌酶的浓度测定25℃和35℃两个温度下的变性溶菌酶(Lys)在疏水色谱填料PEG-600表面的吸附等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