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流感病毒属正粘科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同型流感病毒根据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抗原性的不同又分为若干亚型,甲型流感病毒的HA抗原共有16个亚型(H1~H16),其中H1~H2与人流感病毒相关;NA抗原共有9个亚型(N1~N9),其中仅N1和N2是人流感病毒所特有。甲型流感病毒在自然界分布广泛,除了可以感染人类以外,还可以感染禽、猪、马及其它多种动物;乙型流感病毒目前仅在人中发现;丙型流感病毒则在人和猪中流行。20世纪流感的大流行,造成了千百万人的死亡,而最近禽流感的威胁与日俱增。因此,世界各国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流感病毒的研究,希望能找到治疗和预防的有效方法。流感在中医学中属外感病范畴,分别散见于瘟病中的“风温”、“春温”,以及伤寒的“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各型中。中医外感病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其中包含了很多治疗流感的方药。目前,中医药抗流感病毒实验研究正在积极的展开,包括了对单位药和对中药复方进行的体内和体外抗病毒的研究。已经从对药物的筛选发展到对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的筛选:从单纯考察药物对流感病毒的直接抑制作用到考察药物对机体抗病毒免疫功能的影响。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指导中医临床防止流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课题所用中药苦丁茶具有清热、生津、活血、解毒的功效,是广东凉茶中的常用成分,在民间也常用来治疗感冒等外感疾病,但对其抗流感病毒的实验研究鲜有报道,因而有必要对其抗流感病毒的作用及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从对流感病毒的中西医文献研究及抗流感病毒实验研究两方面论述。文献研究本文对流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现代医学对流感诊断治疗进展、流感对人类的危害,以及中医对流感病因病机的认识、预防、治疗进行了综述。文献表明:自1933年人类甲型流感病毒被分离出以来,已基本弄清了流感病毒感染流行的机理。大概每隔10年,甲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要发生一次变异,神经氨酸酶不变异或发生很小的变异;大约每隔3040年,甲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同时发生大变异,往往会带来一次流感的世界大流行。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流感的发生与流行,流感病毒的研究仍是当今病毒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临床上有效的抗流感病毒药有病毒唑、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等,由于其副作用而大大限制了临床应用;流感病毒抗原的变异性影响了流感疫苗的应用。因此,从中药中寻找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少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已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实验研究通过体内外抗病毒实验,观察苦丁茶的抗病毒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体外抗病毒实验观察苦丁茶醇提液在细胞培养中对甲1亚型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在建立甲1亚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的基础上,观察运用苦丁茶醇提液进行小鼠体内抗流感病毒实验,测定了相关药效指标:肺指数和死亡保护率;相关免疫学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中病毒量。体外试验结果表明,苦丁茶醇提液在体外不具有抗病毒作用。体内试验结果表明,苦丁茶醇提液对甲1型流感病毒肺炎有一定的治疗干预作用,表现为减轻肺实变,降低肺指数,改善病毒性肺炎的病变程度,延长小鼠平均生存时间等。相关免疫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苦丁茶茶醇提液对甲1亚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通过提高感染小鼠血清IL-2,降低TNF-α,调节感染小鼠体内保护性细胞因子IL-2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之间的平衡,进而改善病毒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紊乱,减轻病毒感染导致的免疫性炎症损伤。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中病毒量结果显示:苦丁茶醇提液对甲1亚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中的病毒量有直接抑制作用,可以通过直接抑制感染小鼠肺组织中的病毒量从而降低流感病毒对机体的直接和间接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