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是当代英国著名的女作家,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素有“文坛老祖母”和“文坛常青树”之美誉。由于“以怀疑的精神、燃烧的激情和预言般的想象力审视了这个分裂的文明,堪称女性经历的史诗作者”,在2007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这位英国女作家。莱辛的文字以细腻的人物刻画、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见长,对人类悲剧命运和精神危机有着极为深刻的感受和认识,具有卓越的艺术成就。本论文以悲剧理论为支撑,以莱辛的代表作《野草在歌唱》和《幸存者回忆录》为中心,在文本阐释的层面上,从宿命感、冲突意识和死亡意识三个方面切入,对莱辛文学中的悲剧意识进行全面观照。本论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对莱辛文学中的悲剧意识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绪论,是全文的基础。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论题,并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主体,由第二章和第三章组成,探索莱辛作品中具体表现出的浓厚的悲剧意识。第二章,一曲殖民的悲歌:《野草在歌唱》。本章具体探索《野草在歌唱》中的悲剧意识,体现在命运轮回、人性中灵与肉的冲突、玛丽的救赎。第一节,命运的轮回,具体体现在玛丽和迪克各自的性格悲剧以及在父权制压迫下悲剧命运在玛丽和迪克身上的轮回,玛丽重蹈母亲“覆辙”,而迪克也在劫难逃,承受了父权制下男性群体的悲哀。第二节,人性中灵与肉的冲突,具体体现在玛丽和摩西之间的灵肉冲突、玛丽自身的内心冲突和摩西的内心冲突,而归根结底都源于殖民制度下的种族文化冲突。第三节,玛丽的救赎。玛丽在短暂的一生中奋斗、追求,在灵与肉的冲突中幻灭,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反抗历程:本能反抗——自我救赎——死亡救赎,最终以死亡获得了救赎。第三章,一场人性的灾难:《幸存者回忆录》。本章具体探索《幸存者回忆录》中的悲剧意识,具体体现在世界末日的归途、自我与他者意识的冲突、超越绝望的抗争。第一节,宿命:世界末日的归途,通过探讨文中被消解掉的“时间”的哲学意义,见出人类在无法逃避的命运面前的渺小和无奈,并分析神秘的“墙”后世界,探讨与命运抗争、寻找自我的重要性。第二节,自我与他者意识的冲突。从分裂的自我和被遗忘的个体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从主客观两个角度论述艾米莉整合分裂的自我,寻找缺失的真正自我的过程,探寻悲剧之悖论;同时,对未来寄予一线可能存在的获得拯救的希望:忠诚、大爱和责任感。第三节,超越绝望的抗争。杰拉尔德在绝望中对孩子们的拯救行为犹如“荒野”中的“呐喊”,他的悲剧性行为似乎毫无意义,但在世界毁灭之际,不能抛却人性中最珍贵的善,要“救救孩子”!通过以上的具体文本分析,来强调作品中莱辛文学悲剧意识的深刻内涵。第三部分,在思考中前行的莱辛。第一节,莱辛文学悲剧意识创作转向,本节通过对照研究从《野草在歌唱》到《幸存者回忆录》,历经《金色笔记》的变化,对莱辛创作心路历程加以透视,探索莱辛思想脉络的发展和写作技法的变化,从而见出莱辛文学悲剧意识的发展脉络。既有相似点的分析,又有变化之处的解读,并指出了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莱辛写作技法的成熟,走出了自传模式;创造性地吸收了从弗洛伊德、荣格到莱恩的精神病理学理论,特别是批判地接受了东方神秘主义思想派别中的苏菲哲学的影响。第二节,为什么要书写悲剧?本节探讨莱辛悲剧文学创作的意义。莱辛的悲剧意识表现了作家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对人类生存处境的忧虑,告诫现代人文明无罪,同时借悲剧力量警戒世人,人性灾难只是暂时的,要对人类文明和未来充满信心。最后是结语,综上所述,概括本文观点,肯定悲剧的价值和意义,点明研究悲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