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实践反思——教师的视角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b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运用的是标准化、同步化、批量化的模式评价学生,这种传统的评价越来越与素质教育的价值观、人才观不相适应,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尤其是1998年上海开始了被称为跨世纪人才工程的第二期课程改革,其中包括与课程相配套的评价方式的改革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文件精神和上海二期课改的评价要求,上海市教委基教处组织编写了《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册》(以下均简称《记录册》),2004年9月全市中小学开始试用,2005年又对《记录册》进行了全面的修订。由于《记录册》在全市中小学试用才一年多的时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我们去不断完善它。 本论文在对中学生评价体系进行回顾和对《记录册》评价理论进行探讨的基础上,通过问卷和访谈等定量、定性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记录册》实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广大教师对《记录册》的看法和期望),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完善《记录册》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本研究以黄埔区初级中学为例。通过对黄埔区四所初级中学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及二所学校领导、教师的深入访谈,得出以下结论:大多数教师基本认同《记录册》,认为它基本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个别差异;《记录册》内容的设计较为合理;《记录册》的实施使一些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存在的不足主要在于:操作繁琐,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在运用质性评价方法时普遍感到困难;一些学校的培训工作没有跟上;《记录册》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在上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对《记录册》存在的问题,从评价改革的社会制约性、教师评价的素养、学校管理制度、《记录册》内容的科学性和操作的简便性、培训工作的开展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反思和探讨。 最后,就如何进一步完善《记录册》提出了一些设想,包括学校管理机制的建设、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支持条件、在招生制度中如何有效使用《记录册》、《记录册》电子化管理的建议。
其他文献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上地利用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为下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和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采取的补救措施提供依据。对于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社区卫生服务的蓬勃发展是医疗保健事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医生走出医院,走向家庭和社会是对医学非人性化的否定,是医学回归人性化服务的体现。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并将其作为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国家颁布了《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关于
目前,企业政工管理工作存在一定变革,管理理念及模式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和优化,不过在政工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政工管理工作的落实.为此,有必要加大对其研究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已进入高速增长期,城市每年需要提供大量的建设用地,而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迫使土地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建设用地整理作为一种加强土地集约利用、落实城乡规划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实践、理论基础,但其内涵跟海外差异较大,且出现了一系列如征地拆迁困难、整理资金短缺、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本文试图从海外建设用地整理的成功经验入手,探索我国建设用地整理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