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活性玻璃由于其特有的化学组分以及无定型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传导性以及生物诱导性,在骨修复及牙齿修复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然而生物活性玻璃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报道却相对较少。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熔融法制备的生物活性玻璃,其制备过程中对烧结的温度要求过高,反应产物主要为块状颗粒,经研磨过筛得到的最终材料颗粒较大(几十及几百微米)、比表面积较低,不宜作为药物载体。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反应温度,提高了材料的比表面积;尤其是通过引入有机模板剂,制备出了具有介孔结构的生物活性玻璃粉体。然而,介孔结构越明显的生物活性玻璃粉体,其分散性越差,粉体的团聚现象越严重。部分研究人员利用有机胺制备了分散性较好的生物活性玻璃微球,但其内部结构大多较为致密。以上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生物活性玻璃在药物载体应用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制备出具有良好分散性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粉体,提高生物活性玻璃的药物载体性能,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标。本文将油水乳液体系引入到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过程中,通过优化技术工艺,成功制备了多种具有良好分散性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并对其理化性能、生物矿化性能、药物负载与释放性能、细胞学性能以及动物体内植入情况进行考察。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利用乳液体系中水包油囊泡之间各自的独立性,控制生物活性玻璃小颗粒的快速形成与聚集,制备了表面具有介孔结构且分散性较好的生物活性玻璃微球SMBG。SMBG具有良好的生物矿化性能,相比于实心结构的生物活性玻璃纳米颗粒,SMBG具有更好的装载效率及药物缓释作用。SMBG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细胞的增殖,同时材料的促成骨分化效果明显。(2)利用表面活性剂CTAB作为介孔结构的模板,制备了单分散性好,内部具有疏松介孔结构的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球NMBG。NMBG在模拟体液中羟基磷灰石形成速度较快,且在一定适宜范围内,生物活性玻璃NMBG的浓度越高,其促进细胞增殖分化的效果越好。(3)通过超声分散处理,优化制备工艺,在NMBG的制备基础上成功制备了具有放射状介孔结构的生物活性玻璃RMBG。RMBG的比表面积高达986.353 m2g-1,RMBG的放射状介孔结构可控,与反应过程中CTAB的用量及Ca元素的加入量密切相关。RMBG的药物装载效率远高于普通模板法制备的生物活性玻璃微球,生物相容性较好。(4)利用微乳液体系中油水界面处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层,制备了具有中空结构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HMBG。CTAB在反应过程中对HMBG的中空结构及表面介孔结构起到了决定性的调节作用。HMBG颗粒的表面具有贯穿内外的介孔孔道,实现了药物分子的长期储存与缓释,载体性能优越且具有良好的矿化性能与生物相容性。(5)将生物活性玻璃及其载药样品进行骨缺损修复动物实验及裸鼠皮下埋植实验,结果显示:本论文制备的生物活性玻璃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与诱导性,可明显促进骨组织与牙髓组织的修复。同时,载药生物活性玻璃可以有效的在体内释放,并发挥其药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