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小板输注疗法能有效预防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患者的出血倾向以及改善其止凝血功能,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由于献血人员的复杂性以及患者体质的不同,在临床血小板输注过程中常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现象,这不但造成血小板浪费更主要的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为尽量减少或避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该研究将通过观察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多种因素,研究血小板抗体的分布特征,探讨配合性输注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某院2016年7月到2017年10月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583例患者的血小板输注后1h和24h的血小板计数校正增加值(Corrected count of increment,CCI),依据CCI值(1小时CCI<7.5或18~24小时CCI<4.5为无效)将其分为输注有效组和无效组。应用固相凝集法对患者血小板抗体进行检测。查阅病历,记录可能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输注次数、疾病类型、血型和抗体。应用c~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剔除无效因素,然后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综合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113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随机抽取60例进行配合性输注,另外53例给予随机输注,应用c~2检验分析配合性输注和随机输注的无效率,探讨配合性输注意义。结果:1.583例接受血小板输注患者中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为200例,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34.30%。经χ~2检验分析,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可能影响因素中,不同血型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差别无显著意义(χ~2=0.00,P>0.05),而不同性别(χ~2=18.86,P<0.05)、年龄(χ~2=37.67,P<0.05)、累积输注次数(χ~2=65.02,P<0.05)、血小板抗体(χ~2=67.53,P<0.05)以及患不同疾病(χ~2=15.46,P<0.05)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差别均具有显著意义。女性与男性患者相比,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明显升高,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血小板输注的无效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年龄越大,血小板的输注效果越差,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随着输注次数增多,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也随之升高,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输注无效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别有显著意义;不同疾病间,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不同,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性别、年龄、输注次数和抗体是PT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583例接受血小板输注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有113例,阳性率为19.38%。经χ~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而恶性血液病、ITP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另外,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显著升高,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3.113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选择相合的血小板进行配合性输注,60例患者中仅有4例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占配型患者的6.67%;而53例未进行血小板配型,给予随机输注的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中,有46例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占未配型患者的86.79%,两者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1.除血型外,性别、年龄、累积输注次数、疾病以及血小板抗体均可影响血小板的输注效果,性别、年龄、输注次数和抗体是其独立危险因素。2.恶性血液病、肿瘤以及ITP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较高,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也明显升高。3.血小板输注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以及配合性输注能有效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输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