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历代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gyzvi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痛经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病因的复杂性,也被视为医学界的共同难题。因对自身生理病理情况的不理解,不少患者会以为痛经是随经期前后必然出现的正常症状,而并未有去寻求系统的治疗,或者觉得没有治疗的必要。根据国内外的报导指出,痛经患者中,有接近百分之二十是属于重症的患者,相信现实情况中的人数,肯定远远超出。中医药对于痛经的治疗效果非常良好,疗效巩固,不良反应极少,在治疗痛经的同时,亦可加强血液流变性,对改善痛经的症状及远期疗效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因此,痛经的治疗是十分值得被重视的。中医古籍中珍藏了很多伟大医家的心血经验结晶,很值得我们去探究。本研究收集历代文献中所有关于痛经的记载,分类整理,并总结出有关研究痛经的流源及相关的方药证治规律等,为现代科研及临床用药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研究目的一、痛经历代文献研究本文运用中医文献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研究方法,进行检索和分析,对各类资料进行分类研究。历代文献的研究提示:隋代《诸病源候论·卷之三十七妇人杂病诸候一》首次明确提出了“妇人月水来腹痛”这一病名。宋金元时期,虽然医家们对痛经的认识与治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尚未见到“痛经”这一病名出现。直到清代徐大椿的《女科指要》中才看到这一病名。历代医家把痛经的主要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者,即导致痛经的自身体质因素或机体内在病理状态。外因指外在之邪,其中风寒是最早被提出的。综合历代医著将痛经的病因病机大致概括为以下4种:即风寒湿乘、气滞血瘀、气血虚弱、肝肾亏损。治法有理气活血法、温寒化湿法、调补气血法、调补肝肾法。二、方药证治规律研究为了能收集较完整及精确的资料,本研究以东汉至清代期间治疗痛经的方剂为检索的目标。经筛选后,共收集古代方剂近341首,经规范化处理后,建立方剂药味、性味等数据库,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得出数据后,结合中医中药理论,归纳出在治疗痛经上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的辨证及用药的规律。研究方法历代方药的选择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主要检索目标,结合互联网上各大数据库、大学图书馆,筛选了上至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经典医籍,下至清代有关痛经的方药文献资料,共涉及近百部著作,包括方书、医案、医论、医话、本草、综合性医著等。中医学术的发展阶段一般是以历史朝代来划分的,根据实际方剂的分布情况及文献研究结果,将痛经证治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研究结果(1)宋以前方药统计分析结果中,用白芍、茯苓、肉桂、当归、干姜等使用频数较高;补虚药(22.00%)、活血化瘀药(16.00%)、温里药(14.00%)、利水渗湿药(12.00%)、清热药(10.00%)所占比例最大,累计频率达74.00%;药物归经以脾(19.12%)为主,其次归心经(18.38%)和肝经(18.01%),此三者累积频率达55.51%;用药偏于温平(45.00%),以甘苦味为主(49.46%);聚类分析药物组合以治疗湿乘、气虚、寒凝之痛经为主。C1:白芍、土瓜、蟅虫、牡蛎、黄连、白薇、大黄、石苇、瞿麦、虻虫。C2:茯苓、甘草、人参、桃仁、薏苡仁、水蛭、龙骨、禹余粮、白石脂。C3:肉桂、当归、干姜、川芎、细辛、花椒、桂枝、白芷、附子、白垩。(2)宋金元时期方药统计分析结果中,用当归、川芎、白芍、桂枝、牛膝等使用频数较高;活血化瘀药(24.78%)、补虚药(21.51%)、温里药(10.53%)、清热药(10.24%)、解表药(8.9%)所占比例最大,累计频率达75.96%;药物归经以肝(21.84%)为主,其次归脾经(19.95%)和心经(17.27%),此三者累积频率达59.05%;用药偏于温平(62.33%),以辛甘味为主(61.67%);聚类分析药物组合中以治疗寒凝血瘀、气滞血瘀之痛经为主。Cl:当归、川芎、肉桂、花椒、吴茱萸、川乌、延胡索、青皮、莪术、没药、干漆。C2:牛膝、桃仁、大黄、茯苓、白芍、甘草、人参、牡丹皮、生地黄、赤芍、琥珀。C3:桂枝、干姜、生姜、厚朴、木香、枳壳、白芷、白术。(3)明代方药统计分析结果中,用当归、白芍、肉桂、桃仁、牡丹皮等使用频数较高;活血化瘀药(29.86%)、补虚药(23.17%)、清热药(12.34%)、温里药(8.92%)、解表药(7.09%)所占比例最大,累计频率达81.37%;药物归经以肝(25.62%)为主,其次归脾经(20.20%)和心经(18.49%),此三者累积频率达64.31%,用药偏于温平(62.33%),以辛甘味为主(62.90%);聚类分析药物组合中以治疗寒凝血瘀、气滞血瘀之痛经为主。C1:当归、延胡索、香附、莪术、三棱、干漆、没药、川乌、红花、刘寄奴。C2:桃仁、牛膝、大黄、牡丹皮、生地黄、赤芍、蒲黄、熟地黄、白芍。C3:肉桂、桂枝、干姜、花椒、人参、甘草。C4:川芎、木香、生姜、青皮、白芷。(4)清代方药统计分析结果中,用当归、白芍、延胡索、甘草、川芎等使用频数较高;补虚药(29.10%)、活血化瘀药(27.51%)、理气药(10.88%)、清热药(9.54%)、温里药(6.85%)所占比例最大,累计频率达83.86%;药物归经以肝(25.42%)为主,其次归脾经(21.62%)和心经(17.12%),此三者累积频率达64.16%,用药偏于温平(66.99%),以辛甘味为主(61.83%);聚类分析药物组合中以治疗寒凝血瘀、气滞血瘀之痛经为主。C1:当归、莪术、三棱、香附、白芍、延胡索、川芎、红花、青皮、刘寄奴、没药。C2:甘草、肉桂、茯苓、人参、附子、生姜、桂枝、乌药。C3:牡丹皮、牛膝、熟地黄、桃仁、生地黄、赤芍、蒲黄、木香。结论历代痛经证治方药的药物频数提示以活血化瘀药为主、补虚药、温里药的使用比例和频率也较高,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辛为主,主归肝经;方药聚类组合体中,常常涉及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温里药及理气药等四大类中药,具有活血祛瘀、补气养血、温经散寒、理气行气等功效,对于治疗痛经等病证具有提示作用,反映了本病虚少实多、虚实错杂的病因病机及证治特点。根据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的结果,结合中医理论,在导师的指导下,对痛经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进行了系统整理,分析梳理了证治与用药规律,并归纳了痛经常用中药与方剂。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上如无线通信、图像处理、核磁共振波谱仪等领域,都需要在各级设备间高速传输大量的数据。因此需要在系统设计中运用大容量、高速
在如今这个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数字摄影突飞猛进,电脑广泛应用,Photoshop后期制作简易方便,中国影坛似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进步发展的同时,一些人变得越
在电子对抗领域,多模式信号源既能用于模拟战场电磁环境,又能用于测试通信对抗设备的性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课题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多模式信号源的解决方案.
网络政治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通过网络行使社会公共权力,参与现实政治生活的一种政治现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政治事件不断涌现,它逐渐作为一种影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和保鲜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如何快速、高效、安全地把农产品运到消费者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文化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上每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可以说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可以从了解中国人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而中国从5000年前发
高等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测试海内外具有高等汉语水平的、母语为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标准化考试。高等汉语水平考试的阅读试题就是鉴别考生是否具备了汉语高等水平所要求
伯尔曼的著作《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是一部重新阐释西方法律史的伟大巨著,其在东西方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研究伯尔曼的西方法律传统观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
“专书语法研究是汉语史的基石。”在古汉语虚词中,副词具有数量大、类别复杂、语义半虚半实等特点。长期以来,学界对于副词的研究尚有不足。《左传》是我国最早最详备完整的编
扩频通信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扩频系统之一。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广泛地应用于卫星、测距、通信等众多领域,具有保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