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讨论现代汉语一般名词作状语的基本性质与表现形式、语义特征与表达功能、演化过程与发展趋势以及搭配动因与演化机制,同时探讨了该语法现象的发展趋势,即名词副词化的历时演化过程与演过的机制。在行文过程中,为求简洁,以下“一般名词”均简称为“名词”。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对能作状语的名词的基本性质进行了界定,并以《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二版)为考察基础,统计了可以作状语的名词的数量。然后以用频与发展趋势为标准,对状位名词和副名兼类词进行了界定,并分别从数量上、结构上、音节上、和句法上考察了状位名词的表现形式。第二章在参考前人的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将名词作状语的语义特征分为工具与方式1(凭事方式)、状态与方式2(行事方式)、空间与时间、隐喻与转喻四组八个小类语义特征展开研究,工具与方式1类中讨论了从表工具到表凭事方式的功能扩展;状态与方式2类讨论了表达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差异及表达效果的等级差别;空间与时间类讨论了从空间到时间的隐喻,以及副词化的表现;隐喻与转喻类讨论了这两种认知方式对于名词作状语的影响。第三章首先考察了名词作状语的来源,论证了古代汉语遗留以及印欧语的影响,从理论上否定了介词省略说。然后考察状位名词演化的趋势,即名词副词化的过程:根据第二章中对状位名词的语义分类,在每类中选出几个典型的副名兼类词,考察其在古代汉语中历时副词化的过程。第四章首先从内部状位名词的有指与无指的修饰性,以及外部语言的相似性与竞争性两个方面解释了名词作状语的动因与机制,然后讨论了名词副词化的机制,即语义的转化和状位的高频化。语义的转化主要是由于语义的强性状性、语义的偏移、构词词素的凸显以及语义的主观化;状位的高频化体现在句位高频的明晰性以及句位赋义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