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骨盆动脉走行特点、与骨盆壁及骶丛神经的关系,同时结合cT扫描、血管造影及临床病历分析探讨骨盆骨折血管损伤的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 方法:本课题采用20具Formalin固定的成年国人骨盆,采用前后双侧人路解剖,观察髂内外血管的走行特点、分型与骨盆韧带、骶丛神经的关系,观察血管在骨盆壁上的投影位置,测量每一根血管到骨壁的垂直距离,观察各动脉间的侧枝吻和情况,并绘图、拍照、录象记录。5例因非骨盆疾病而行血管造影的病人,同时行骨盆扫描,测量骨盆动脉到骨壁的距离。11例骨盆骨折血管损伤病例。男7例、女4例,年龄21-52岁,入院时均处于休克状态,收缩压小于90mmHg,脉率大于120次/分。车祸5例,压砸伤4例、坠落伤2例,平均输血2500ml。最多输血达8000ml,病人进入急诊室后以输血输液抗休克治疗后,血压不升或升后又下降,除外其它部位出血后即进数字减影室,行髂内动脉造影。病人的资料进行记录,造影结果拍片。 结果:1.解剖结果:骨盆动脉起点口径小于3mm的血管有闭孔动脉、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骨盆动脉起点口径3-5mm的血管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阴部内动脉。骨盆动脉起点口径大于5mm的血管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距骨壁距离大于10mm的血管有髂总动脉、 中 文 摘 要骼内动脉、骼外动脉。距骨壁距离小于 10n的血管有闭孔动脉、骼腰动脉、骰外侧动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阴部内动脉与骨壁关系不明显。骼总动脉左侧长44.31上5.15一 右狈长41.28土6.47一左狈长于右狈 中/J’于0.05入骼外动脉行走于腰大肌内前方,左侧长工05.42 7.1*一右狈长111.63士7.2*一右狈长于左狈, 巾/J’于0.05人按照钟世镇骼内动脉分型方法,根据臀上动脉,臀下动脉及阴部内动脉三大支关系,分五型,1型 22例,55%,11型 8例 17.5%,Ill型 6所 17.5%,IV型2例 5巳 V型 1例 2.5巳臀上动脉 8 7.5%穿能丛神经出骨盆,臀下动脉 5 2.5 8穿能丛神经出骨盆。2〔T扫描结果,对显影的骼总动脉,骼内外动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闭孔动脉的直径及距骨壁距离进行了测量,左骼总动脉外径工上.45士1.3*一 距骨壁平均距离15.99上2.3*一 右侧髓总脉夕径11.96上工.4*删距骨壁平均距离15.46土2.3 lmfn。左侧骼内动脉口径 6.15土 0.7 sfnm,距骨壁平均距离n.39土3.12fnfn,右侧骼内动脉口径6.28士0.26mm,距骨壁平均距离21.53士3.42mm,左髓外动脉起点外径7.工5士1.3*一 距骨壁平均距离19.16士2.34一 右狈骼外动脉起点口径7.12土*26nirn,距骨壁平均距离19.30上2.ZI_,左臀上动动脉外径3.28土0.46一 距骨壁平均距离4.57上O.56一 右臀上动脉夕径3.24上o.36——距骨壁平均距离4.77士1.26n。左臀下动脉外径4.u上0.2 6mfn,距骨壁平均距离 11.2 2士* 7 5。,右臀下动脉外径4.08士0.冗m,距骨壁平均距离J.95士l.31m。左闭孔动脉起点口径2.12上0.34——,距骨壁平均距离4.57士 2 中 文 摘 要 0.5 6。,右闭孔动脉起点口径 * 9 6士 0.2 6nun,距骨壁平 均距离 4.7 7士* 2 6n。3.临床病例分析结果:所有* 例病人均进行了经皮股动脉穿刺骼动脉造影术,除3例骼 外动脉血拴形成外,动脉出血经血管拴塞后成功率100巳 经血管拴塞的病人术后血压可维持 9 OITI-:---*---g,经进一步治 疗,26小时均恢复正常,其中3例病人因并发腹部脏器 损伤,需转外科进行治疗,其血压通过输液输血维持在 9 0—Hg以上。病人经血管栓塞术后,血压平稳,进一步 行CT、拍骨盆出口位、入口位、及骼斜位、闭孔斜位片, 进一步明确诊断及骨折类型,按照Young七ergess骨盆骨 折分类标准,LClll型2例侧方挤压型),APC型2例(前 后挤压型人 APC 112例,APClll3例,VS型 l例(垂直剪\切型人CM型l例(复合型人损伤血管,骼内动脉撕裂l 例,骼外动脉闭塞2例,臀上动脉损伤3例,臀上动脉损 伤合并骼腰动脉损伤1例,臀下动脉损伤工例,闭孔动脉 损伤2例,骼腰动脉损伤合并骰外侧动脉损伤l例。行单 侧骼内动脉拴塞3例,双侧髓内动脉拴塞4例,单纯断裂 血管拴塞二例,再通工例,骼外动脉移植l例。对于骨折 处理,二例行外固定架固定,骰骼关节分离3例,行切开 复位骰骼钢板内固定2例,1例骰骨棒固定,髓臼前后柱 骨折,耻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固定4例,牵引及保守治 疗2例。 结论:乙骨盆动脉血管根据口径可分为三类:() 小口径动脉,直径小于3.00—,骼腰动脉、骰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