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国内城市饮用水污染事故频频发生,仅2014年发生的重大饮用水水源污染事件达11起,对民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我国整体地表水污染严重,伴随几十年来工业发展引发的污染使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研究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治理问题迫在眉睫。通过研究目前国内水资源地存在的各类问题以及国内外污染防控治理的理论表明,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的物品属性是准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受益上的排他性和很强的外部性,并具有跨行政区流动、污染物自然积累的自然属性。本文具体研究了延安市王瑶水库的污染防控的现状,表明该水库主要面临区域内油井厂和输油管线的威胁,尽管建立了详尽的防控措施,仍面临诸多问题:地方政府经济发展与防控措施之间的核心矛盾,管理上出现“九龙治水”的问题,管理部门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事故应急处理机制难以落实,缺乏公共参与监督防范。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我国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控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表明利益驱使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多部门管理导致“碎片化权威”,利益分配与补偿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公众参与严重缺位等综合导致。因此,结合当前的污染现状、水源地的特有属性、治理中存在问题与原因,从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角度提出建构跨行政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的合作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的合作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可操作性强,是随后三种机制建立的基础;激励机制需要政府部门转变思想,落实是关键;监督约束机制需要建立环保部门的权威;而公众参与机制能够在较大的范围内对污染防控问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饮水安全关乎民生,上述机制的落实需要国家坚定绿色GDP的可持续发展观,转变发展模式,借鉴国外污染防控治理方法,才能将近几十年累计的污染问题逐步解决,而单从行政管理层面出发难以保证长效运行机制,还需建立健全水资源环保相关法律制度以保障各项政策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