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无论是老校园新建筑还是新校园老建筑,都深刻地反映着百年来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受到强烈冲击之后,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与变迁。
洋务运动之前,所用的建筑都是依据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建造的。19世纪末,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并开始在学堂教授,至此产生了中国近代的大学。1949年全国校舍建筑面积345万平方米,大多是教会和外国开办或资助的。文革时期,高等教育再次受到重创,校园建设急剧萎缩,原有建筑也遭到严重破坏。1980年代以后,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高等学校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土木建设。由此可见,对于中国教育建筑形态的研究不仅是建筑史学的,也是社会学的、人类学的研究,也必然是有关中国教育形态之未来学的。
21世纪的教育建筑不可能只关注建筑本身的质量问题,还必须慎重考虑其环境质量及其潜在影响与可持续发展性。中国近现代教育建筑形态研究旨在收集、整理百年来大学校园建设史料,及对高校新老建筑与校园环境的适应性研究,将其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的变迁体系化,为当代及未来教育建筑的设计与营造提供借鉴,建立起中国近现代教育建筑形态研究体系,藉以充实和补足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