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人为本”的新课程发展核心理念,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个也不能掉队。教育要依据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对学困生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个别研究、因材施教,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且成绩不太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缺乏学习积极性、完成作业较为被动、学习成绩落后,因此被称为“学困生”。学困生在每个学校均普遍存在,并且占用一定的比例,尤其是小学语文这门学科,若教师不对症下药,不去研究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势必造成学生间差距越来越大,整个班级的语文学困生一定呈上升趋势。学困生学习与发展将综合受到学校教学质量以及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多种方面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如何更好解决学困生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从国家层面,促进学困生健康成长,提升他们学习成绩,也是我国加快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作为一位小学教师,笔者在日常课堂教学以及课下生活中,应该给学困生予以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这也是每一位老师的责任与义务。针对不同学困生的实际特点,教师应该深入帮助他们分析造成学习苦难的主要原因,共同找出提升成绩的方式。所以,在本文研究分析中,我们选取的研究对象为羌族小学语文学困生,在与这些学生群体长期观察了解中,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以及与其他任课教师的探索与交流,进一步明确学困生的含义以及特点。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学困生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分析了全面做好学困生研究的重要作用,并分别从听、说、读、写四个角度总结了羌族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困难,导致以上困难的原因有:(1)自身的原因:对语文缺乏兴趣,缺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学习方法不当还有基础差导致的自卑心理。(2)教师的原因:教师错误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偏少,教学手段单一,对学困生缺乏赏识和激励教育,对学困生消极的教学态度,还包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方面存在的障碍等原因。(3)家庭的原因:学困生多为留守儿童,家长不重视知识,不配合学校的工作,有些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等原因。为此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以下策略:(1)学生方面:认识语文,培养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自卑,树立自信。(2)教师方面:转变教师错误的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赏识教育,多赞美学生;善于沟通,尊重学生;终身学习,提升自己。(3)家庭方面: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重视知识,加强和学校的沟通;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通过对羌族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希望能力争改变学困生的落后面貌,解决他们学习困难的问题,全面提高羌族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为语文学困生探索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提供引导,帮助更多的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