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城盆地位于山西省南部地区,受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以及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该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地面沉降、地裂缝及断层活动都比较活跃。为了更好地研究运城盆地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发展,本文选取了5种不同的传感器数据,分别是:Envisat ASAR、ALOS PALSAR、TerraSAR-X、Sentinel及Radarsat-2数据。利用时间序列InSAR技术(SBAS技术和StaMPS技术)监测了2007年到2017年运城盆地地面沉降及地裂缝发育情况,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介绍了基于PS-InSAR技术改进的StaMPS算法,及算法中PS点的选取和三维解缠方法等重要步骤。采用了基于振幅离散指数阈值与干涉相位分析方法初选PS点,通过相位时空相关特性对初选PS点进行分析与剔除。其次,基于时-空滤波方法对地形误差、轨道误差、大气延迟误差及空间视角误差等进行评估与剔除;然后采用三维解缠方法对干涉相位进行解缠,以提高相位信息的真实性。最后,通过相位转换获得地表形变信息。(2)采用StaMPS算法对运城盆地的地面沉降及地裂缝进行了监测与分析。选取了2009年2月20日到2010年10月8日间的8景Envisat ASAR数据,2006年12月22日到2011年1月2日间的21景ALOS PALSAR数据,2011年10月11日到2015年9月10日间的36景TerraSAR-X数据,并分别获取了3个不同时间段内的地表形变速率图。通过对三种数据监测结果的分析,盐湖区柏园一带和夏县一带存在明显的地表形变,且夏县地区地表形变范围更大,形变量也更为严重。通过分析特征点的形变时间序列,发现该地区的地表形变前期匀速发生,后期形变速度出现明显降低。这种现象可能和当地地下水限采有关。在地裂缝两侧提取特征点并对其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获得地裂缝两侧的差异性形变,发现该条地裂缝仍然存在发育活动。(3)为了更好的分析地面形变及地裂缝的形成活动机制,将Envisat ASAR和ALOS PALSAR数据获得的视线向形变速率进行二维(垂直向和东西向)分解,得出了地表沉降年速率图和东西向形变速率图。利用sill模型对垂直向形变值及TerraSAR-X数据的垂直向形变值分别进行反演模拟,通过多次迭代获取了最佳参数。(4)采用SBAS技术对运城盆地进行地表沉降及地裂缝监测,选取2016年1月3日到2016年10月17日间的9景Radarsat-2数据和2017年3月12日到2018年3月31日间的31景Sentinel景数据,得出了2016年和2017年这两个不同时间段的地表形变速率。形变严重区同样位于柏园及夏县一带,且地裂缝仍然处于活动中。(5)基于FLAC3D软件对抽水活动对地裂缝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建立地裂缝模型,并建立接触面来模拟断裂的存在,在断裂上盘设置抽水井来模拟实际抽水活动。在模拟抽水过程中,记录地裂缝周围土体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以及应力应变的大小,分析了位移及应力应变发生变化的原因。最后,通过在断裂上盘,距离地裂缝不同的位置分别设置抽水井,观察抽水活动对地裂缝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