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内生菌,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的微生物,被感染的宿主植物不表现出外在病症,但可通过组织学方法或从严格表面消毒的植物组织中分离出来。芽孢杆菌SZ5和荧光假单胞菌DLJ1分别来源于柿子和辣椒果实,前期研究显示它们能够促进非宿主植物番茄植株生长和抗性提高。是否这两株菌株不仅能促进茄科植物生长和抗性提高,还能够广谱性地促进其他植物的生长和抗性提高。鉴于此,本论文以油菜、小麦以及拟南芥等多种植物为材料,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对轻度胁迫的抗性以及生长菌剂的使用等多个角度分析这两株菌剂的作用。具体结果如下:种子萌发前预处理时,两菌悬液对油菜和小麦的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但两者的发酵液中,尤其SZ5发酵液中,可能存在某种减缓种子萌发的物质;对萌发苗生长而言,DLJ1发酵液种子萌发前预处理使油菜下胚轴长、根系表面积和子叶面积较对照分别增大53.8%、39.4%和77.3%,对小麦幼苗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SZ5菌剂的促生作用相对较小。萌发后处理时,DLJ1的促生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油菜下胚轴的伸长上,且促生效果较萌发前处理显著减弱,而SZ5则表现出抑制根系生长的作用。两株菌剂对油菜和小麦幼苗的促生作用可能与其ACC脱氨酶活性相关。而DLJ1能够产生铁载体则可能在提供幼苗生长所需的Fe素,以及后续的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从而间接促进植物生长上起着一定作用。DLJ1菌剂在促生和提高植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上可能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两株内生菌均能在油菜幼苗中定殖。正常生长条件下,随着菌剂预处理后的时间的延长,其对油菜的促生效应逐渐减弱消失。但菌剂,尤其是DLJ1处理仍能提高其对轻度Cd胁迫和渗透胁迫的抗性。具体表现在:在Cd及PEG渗透胁迫处理下,DLJ1处理组单株鲜重分别下降4.1%和6.4%,对照组鲜重则分别下降17.4%和15.9%;菌剂,尤其是DLJ1处理组的胡萝卜素和总黄酮含量的提高、黄酮类物质合成关键酶PAL活性的提高。这些结果提示,不仅两菌剂产生的ACC脱氨酶可能在抑制逆境胁迫下乙烯生成减轻胁迫效应中起着一定作用,两菌剂还可能主要通过ISR途径提高植物体内总黄酮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提高油菜的综合抗性;从而最终表现为轻度Cd和渗透胁迫下油菜植株鲜重的维持。菌核病是油菜的重要病害之一。平板对峙实验显示:核盘菌对SZ5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DLJ1对核盘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不是接触性抑制,也不是DLJ1释放某种抑制核盘菌生长的物质。进一步的实验证明,DLJ1在低Fe环境下,通过铁载体竞争Fe素,致使核盘菌缺乏Fe素而导致生长受到抑制。这一结果提示DLJ1菌可能在油菜菌核病的控制上有一定的应用潜力。虽然DLJ1和SZ5菌悬液对油菜与小麦的生长和对轻度逆境胁迫的抗性产生明显影响,两干粉菌剂对油菜和小麦的生长和对轻度逆境胁迫的影响相对较小。两干粉菌剂对油菜、小麦、荠菜、黄秋葵、土人参和冬葵等不同种属的植物的萌发、生长和对不同逆境抗性的作用效果不一。两干粉菌剂对拟南芥的生长没有促生作用,也没有提高拟南芥对自然干旱胁迫的抗性。以上结果表明,本实验中制作的干粉菌剂与新鲜菌剂效果不同,生长用菌剂的制备尚待进一步研究;两菌剂虽然对油菜有显著作用,但适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尚有待一一检测;两菌剂是否对拟南芥有作用仍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本实验所用两株植物内生菌的新鲜发酵液浸种处理,可以抑制油菜和小麦种子萌发,促进萌发苗生长,且DLJ1的作用更显著;两菌株均可在油菜体内定殖,可以缓解CdCl2和PEG对油菜造成的轻度非生物胁迫。以上促生作用可能与菌剂能够产生ACC脱氨酶有关,而菌剂也可能通过ISR提高植物体内的类胡萝卜素和总黄酮含量,提高植物的综合抗性。DLJ1还可以螯合Fe素而抑制油菜核盘菌生长,提示其在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中的潜在作用。利用奶粉制作的干粉菌剂尚未发现有类似新鲜菌剂的功效,菌剂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剂型仍待进一步检测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