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在寒冷地区的工程建设时,会经常处于冻融循环的工程环境中。在开发隧道、矿井等深部地下工程时,随着埋深的不同,岩体内部会产生不同强度等级的地应力,作为衬砌材料的混凝土又会受到复杂的围压作用。此外爆破产生的冲击荷载、坝体受到的动水压力,交通荷载等也是混凝土经常面临的动荷载作用。长期以来,学者们主要研究混凝土的静力学性能,对极端温度下的动力学性能特别是处于复杂围压下的力学性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在寒冷地区的工程建设时,会经常处于冻融循环的工程环境中。在开发隧道、矿井等深部地下工程时,随着埋深的不同,岩体内部会产生不同强度等级的地应力,作为衬砌材料的混凝土又会受到复杂的围压作用。此外爆破产生的冲击荷载、坝体受到的动水压力,交通荷载等也是混凝土经常面临的动荷载作用。长期以来,学者们主要研究混凝土的静力学性能,对极端温度下的动力学性能特别是处于复杂围压下的力学性能研究较少。所以本文考虑冻融循环作用、围压作用以及高应变率,对混凝土展开的力学性能研究可以为寒区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以C35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利用SHPB试验系统,对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混凝土试件系统地展开动力抗压试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应变率与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最后进行破碎筛分试验,分析破碎块体的分形维数,揭示了单轴冲击荷载作用下混凝土试件的破碎规律,并且从能量角度,分析混凝土宏观破碎状态与能量吸收之间的关系。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冻融循环试验,观察和记录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混凝土试件裂纹发育现象,分析基本物理量变化。研究表明:冻融循环过程中,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试件的质量损失率、体积增长率、孔隙率一直在增加。在冻融循环50次后,试件损坏较严重。(2)对冻融循环后的试件进行单轴和主动围压及三种应变率下冲击压缩试验,分析比较应力-应变曲线,揭示了冻融循环次数、加载速率和围压等因素对冲击压缩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峰值应力具有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冻融循环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具有劣化作用,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峰值应力降低;围压作用可以提高试件的力学性能,同样的加载速率和冻融循环次数下,试件的破坏程度减小。(3)对单轴冲击后的破碎块体进行筛分试验,分析块体的分形维数,揭示了分形维数与冻融循环次数之间的规律,研究表明:分形维数越大,破碎程度越大;从能量的角度研究了混凝土受单轴冲击荷载过程中各阶段能量的耗散规律,表明混凝土破碎过程中,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吸收能越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吸收能越小。
其他文献
随着各种不同应用场景的出现,天线作为通信技术中的重要部件,越来越多样化。宽带、高增益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相比传统的高增益天线,Fabry-Perot谐振腔天线增益高、结构
社会公平问题不仅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共产主义价值理念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几任国家领导人执政为民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弱势群
农业大省是新常态下三大产业共同发展,传统与现代农业相互促进的省份。对我国农业大省三大产业关联度的测算有助于找准产业发展的突破点,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河南省社会发展
介绍英国人倭纳的《中国神话学辞典》的文章,据我所知,此篇大约还是首见。作者将它寄给我,以其论述简明扼要,特推荐给《社会科学研究》发表。倭纳的《中国神话与传说》,1924
本研究选取新疆昌吉市为研究区,以基于高分影像的作物分类与玉米面积估算为目的,对2015年5景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的GF-1遥感影像进行掩膜处理后,利用单时相影像与NDVI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发光材料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然而,大多数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只有在溶液中才有较高水平。因此,通过调节分子的几何结构以及控制其堆积方式,可以增强荧光,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的化合物的出现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光功能材料在聚集状态下不发光或发光较弱的不足。因此,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并广泛应用于各个新兴领域。其中,四苯乙烯(TPE)及三苯乙烯(
建宁县地处福建省西北内陆山区,莲籽是建宁的传统名产,是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我省农业出口创汇的大宗产品,年平均创汇600多万美元.据县志记
在现场报道中,广播记者占据了主要地位,不仅仅要完成采访任务,同时还要兼顾后期评价并把控现场节奏,整合采访现场资源,以达到播报效果的最优化,因此其综合水平对于广播现场报
采用纳米Fe3O4颗粒、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OS)和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乙酸催化作用下,制备出分散稳定的纳米Fe3O4磁流体。采用浸渍方法将纳米Fe3O4磁流体施加到涤棉织物
提高国民素质是一国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解决的战略课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硬实力”不断增强,提高国民素质等“软实力”建设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