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在急性脑梗塞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脑脉通口服液对其含量的影响以及对中风证候的影响,验证脑脉通口服液治疗急性脑梗塞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急性脑梗塞有效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塞风痰瘀阻证患者分为脑脉通口服液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IB、PAgT的水平,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中风急性期始发状态的证候分布以及治疗前后中风证候量化分值的改变。结果:(1)治疗组痊愈3例,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4例,基本痊愈率为40%,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4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基本痊愈率为16.7%,总有效率为60%,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FIB、PAg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FIB、PAg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并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60例中风风痰瘀阻证急性期证候分布以血瘀证最高(70%),其次为风证(66.67%)、痰湿证(60%)、火热证(15%)。证候组合形式以2证组合居首,3证、4证次之,证候组合规律以风瘀同时存在最多(46.67%),其次为风痰(31.67%)、痰瘀(30%)及风火(15%);三证组合依次为风痰瘀、风火瘀(11.67%)和风火痰(8.33%);4证组合为风火痰瘀(5%)。(4)治疗组治疗前后痰湿证、血瘀证证候积分下降的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其余四证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研究表明在脑梗塞急性期内FIB形成明显增高,纤溶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确实存在亢进的问题,因此动态监测血浆FIB、PagT水平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塞病情演变的参考指标。(2)中风急性期风痰瘀阻证的病变基础主要为纤溶系统活性的降低,脑脉通口服液能有效地降低血浆FIB、增强机体纤溶活性、加速FIB降解和抗血小板聚集,使急性脑梗塞患者内源性纤溶系统功能障碍得到改善。(3)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是中风急性期常见证候之一,痰瘀互阻是中风急性期的主要病机,脑脉通口服液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痰湿证、血瘀证证候积分。进一步揭示其治疗缺血性中风有效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