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郁达夫在1921年发表的小说《沉沦》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作品。小说描写了一位留日中国青年的他乡生活,从中我们窥视到游子身处异乡时内心的孤独、忧郁和苦闷感。小说重点刻画了主人公的情感和心理变化,亦有关于其“性苦闷”的描写。这种着眼于对主观情感和内在感伤的书写风格使该文本有别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同时也为中国文坛注入了新的写作元素。此作品独特的艺术手法是受到了日本“私小说”文学的影响,某种程度上借鉴了日本私小说家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结合“私小说”的文学特点,比较研究两部作品的关系,从而分析出作品背后的深刻意义。首先从郁达夫和佐藤春夫两位作家之间友谊的建立切入,介绍两位作家交往的渊源和两部作品形成的背景。阐述了日本“私小说”的概念以及私小说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其次,着重分析论述了郁达夫《沉沦》对《田园的忧郁》的借鉴与突破。主要从以下几点分析两部小说的相同点:同样以“身边事”为题材,艺术地再现自我的写作手法;文本的互文性手法的运用;同样患有“忧郁症”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同样逃离“都市”奔向“田园”的行为。两部小说的不同之处主要侧重于分析以下两点:主人公“忧郁症”本质上的不同;《沉沦》小说文本的现实性和《田园的忧郁》的现代性。 深入分析得出结论:郁达夫的《沉沦》受到了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的影响,但郁达夫对此的借鉴仅仅是流于形式、技巧层面。《田园的忧郁》中主人公对生活感到无限烦恼、对人生价值和意义感到精神困惑的这一主体意识表现的仅仅是一己之忧伤,较为封闭并且缺乏社会意识。《沉沦》与之相比,郁达夫在表现一己之痛的同时把视野展望到了整个中国,写出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迫切希望祖国强大起来的心声,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爱国情怀。可以说郁达夫把中国式的忧国忧民的、积极入世的民族精神融入了日本“私小说”这一外壳,使得作品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