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防癌普查的广泛开展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肿瘤局部未控、复发和转移仍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的迫切要求。
自噬性细胞死亡是一种不同于凋亡、不依赖Caspase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自噬的抑制与肿瘤的发生有关,已成为目前探讨肿瘤发生和抑制肿瘤生长、克服肿瘤化疗耐药性研究的新靶点。自噬基因Beclin1是酵母ATG6的同系物,也是哺乳动物参与自噬的特异性基因,位于染色体17q21,可导致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双等位肿瘤抑制基因。有研究报道在乳腺癌中Beclin1的表达下调,Beclin1缺陷明显增加肝癌、肺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MAPLC3是哺乳动物细胞中酵母ATG8基因的同源物,定位在自噬体膜上,参与自噬体的形成,特异的反映细胞内自噬体的数量,现已作为自噬体的特异性标记蛋白。
研究目的:
1.检测宫颈癌、癌前病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的表达情况,分析Beclin1和LC3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2.分析宫颈癌中Beclin1和LC3的相互关系。
实验方法:
研究对象共188例,分为宫颈癌组、CIN(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组、正常宫颈组。
1.实验组:选取1998年1月—2003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初治为手术治疗的ⅠB1~ⅡA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病例122例,年龄25~71岁,中位年龄39岁。ⅠB1期88例(72.1%),ⅠB2期15例(12.3%)ⅡA期19例(15.6%)。
2.对照组1:CIN组同期在我院因“CINⅡ~Ⅲ”行宫颈锥切术病例35例,年龄31~49岁,中位年龄39岁。
3.对照组2:正常宫颈组同期因“子宫肌瘤”在我院行全宫切除术的病例31例,术后病理证实宫颈正常者,年龄31~52岁,中位年龄40岁。
选取上述188例病例的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癌、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Beclin1和LC3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采用半定量综合法计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实验结果:
1.Beclin1、LC3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
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宫颈癌组织中Beclin1的阳性率分别为83.9%、74.3%和53.3%,三组中Beclin1阳性表达呈下降趋势,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宫颈癌组织中LC3阳性率分别为83.9%、71.4%和51.6%,三组中LC3阳性表达呈下降趋势,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Beclin1、LC3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Beclinl表达与肿瘤分化(P<0.001)、淋巴结转移(P=0.048)、复发(P=0.005)、死亡(P=0.011)相关。LC3与肿瘤分化(P<0.001)、复发(P=0.028)相关。单因素分析还显示:SccAg(P=0.042)、肿瘤分化(P=0.010)、浸润深度(P=0.048)、淋巴结转移(P=0.001)、手术切缘(P=0.015)、Beclin1(P=0.004)及LC3(P=0.025)表达是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危险因素;肿瘤分化(P=0.025)、淋巴结转移(P=0.001)及Beclin1(P=0.013)表达是影响总生存时间(OS)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P=0.015)及Beclin1表达(P=0.022)是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P=0.002)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的预后因素。
3.Beclin1、LC3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Beclin1与LC3的表达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13,P=0.216)。
结论:
1.Beclin1、LC3在富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宫颈及CIN组织中的表达,提示三者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2.Beclin1表达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3.LC3表达与肿瘤分化有相关性。
4.Beclin1表达是影响宫颈癌的预后的危险因素。
5.Beclin1与LC3的表达无相关性。
6.淋巴结转移及Beclin1表达是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的预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