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LASIK和去瓣的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对比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no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laserinsituketatomileusis,Epi-LASIK)是目前表面切削屈光手术的主流术式,拓宽了近视手术矫治范围,适用于角膜较薄、角膜曲率偏高、近视度数较高、运动员或军人等有手术需求但不适合LASIK等深层角膜切削手术的患者Epi-LASIK较PRK、LASEK术后刺激症状轻,Haze发生率低,无LASIK等板层切削术制作角膜瓣引起的瓣不全、瓣碎裂、上皮植入等并发症问题,治疗近视效果安全有效。传统Epi-LASIK手术过程中完成激光切削后,复位角膜上皮瓣,即留瓣的Epi-LASIK,而国内外有些医师手术过程中有意丢弃角膜上皮瓣,即去瓣的Epi-LASIK(Off-flapEpi-LASIK)。两种不同的处理角膜上皮瓣的方式术后是否有差别,目前国内外尚无定论。Epi-LASIK手术是否制作了高活性保留了完整基底膜的角膜上皮瓣,目前国内外尚无定论。本研究通过观察Epi-LASIK角膜上皮瓣的组织学形态,及临床对比观察留瓣的Epi-LASIK和去瓣的Epi-LASIK是否有差别,为Epi-LASIK手术中角膜上皮瓣的去留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部分Epi-LASIK角膜上皮瓣组织形态学观察   目的:通过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Epi-LASI微型角膜上皮刀制作的角膜上皮瓣是否保留了完整的基底膜。   方法:取去瓣的Epi-LASIK手术中去掉的角膜上皮瓣30例,其中10例通过光学显微镜,20例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Epi-LASIK角膜上皮瓣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结果:光学显微镜下10例角膜上皮瓣均未见完整的基底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20例角膜上皮瓣中2例(10%)保留了完整的基底膜,18例(90%)基底膜不连续或未见基底膜。   结论:Epi-LASIK微型角膜上皮刀制作角膜上皮瓣理论上是从上皮细胞基底膜下和前弹力层之间分离,保留具有完整基底膜的有活性的角膜上皮瓣。但通过观察,临床上在Epi-LASIK实际手术操作过程中制作的角膜上皮瓣大部分都不能保留完整的基底膜。   第二部分Epi-LASIK和去瓣的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观察Epi-LASIK矫正近视手术中去除或保留角膜上皮瓣两种术式术后的临床疗效,为Epi-LASIK手术中上皮瓣的去留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将61例(122眼)行Epi-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根据等效球镜分为高度近视组(≥6.0D)31例和中低度近视组(<6.0D)30例,两组中所有患者均随机一眼行去瓣的Epi-LASIK,另一眼行留瓣的Epi-LASIK。分别对高度近视组中去瓣组和留瓣组及中低度近视组中去瓣组和留瓣组两组间的术后疼痛刺激、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角膜地形图(ISV、IVA)、高阶像差(RMSh、Coma、SA)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高度近视组:1.疼痛刺激症状:术后第2天、第3天去瓣组刺激症状比留瓣组轻,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去瓣组(5.06±0.57天)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比留瓣组(5.58±0.99天)短,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裸眼视力: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去瓣组裸眼视力优于留瓣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屈光度:术后1月个、3个月、6个月去瓣组和留瓣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去瓣组和留瓣组均无1级以上Haze发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角膜地形图:术后去瓣组和留瓣组的ISV、IVA均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去瓣组和留瓣组的ISV、IVA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7.高阶像差:术后去瓣组和留瓣组的RMSh、Coma、SA均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去瓣组和留瓣组的RMSh、Coma、SA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中低度近视组:1.疼痛刺激:术后第2天、第3天去瓣组刺激症状比留瓣组轻,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去瓣组(4.94±0.68天)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比留瓣组(5.81±0.91天)短,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裸眼视力:术后1周去瓣组裸眼视力优于留瓣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屈光度: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去瓣组和留瓣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去瓣组和留瓣组均无1级以上Haze发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角膜地形图:术后去瓣组和留瓣组的ISV、IVA均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去瓣组和留瓣组的ISV、IVA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7.高阶像差:术后去瓣组和留瓣组的RMSh、Coma、SA均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去瓣组和留瓣组的RMSh、Coma、SA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高度近视组和中低度近视组中去瓣的Epi-LASIK均较留瓣的Epi-LASIK术后早期疼痛刺激症状轻,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短,裸眼视力恢复快。   2、高度近视组和中低度近视组中去瓣和留瓣的Epi-LASIK均无明显Haze发生,角膜上皮瓣的去留并未影响远期Haze的发生率。   3、高度近视组和中低度近视组中去瓣和留瓣的Epi-LASIK术后6个月均具有较好的裸眼视力,屈光状态稳定,两种术式术后均具有较好的视觉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家庭沙盘游戏联合药物疗法治疗对儿童Tourette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以DSM-V为诊断标准,经儿童行为发育学主任医师诊断为Tourette综合征的儿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