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水滑石因具有廉价、无污染、合成简单、板层离子可调、层间离子可交换和较高理论比电容等优点有望成为广泛应用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但水滑石易产生片层堆叠,会减小电化学活性位点面积,降低电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比电容和倍率性能;同时水滑石导电性能差,也会降低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因此,调节层间距,研究层间距对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将水滑石与容易产生价态变化的CeO2复合提高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对水滑石电极材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177417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滑石因具有廉价、无污染、合成简单、板层离子可调、层间离子可交换和较高理论比电容等优点有望成为广泛应用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但水滑石易产生片层堆叠,会减小电化学活性位点面积,降低电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比电容和倍率性能;同时水滑石导电性能差,也会降低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因此,调节层间距,研究层间距对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将水滑石与容易产生价态变化的CeO2复合提高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对水滑石电极材料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片层纤薄、无杂质的花状镍锰水滑石,采用XRD、SEM、TEM、XPS、氮气等温吸附脱附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样品的成分、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获得最佳合成比Ni:Mn:乌洛托品为3:3:2。该样品具有最高比电容1564.9F/g(1A/g),容量保持率为62.7%(20A/g循环1000次),组装成混合电容器的最大能量密度为34.43Wh/kg,最大功率密度为25303.2W/kg,容量保持率为116.8%(10A/循环5000次)。在上述最佳工艺基础上,以十二烷基磺酸钠为插层剂,合成了双层间距和单层间距结构镍锰水滑石,揭示了层间距调控机理:随着十二烷基磺酸钠用量增大,层间十二烷基磺酸根数量不断增多,先出现硝酸根、十二烷基磺酸根同时插层的双层间距结构,再出现十二烷基磺酸根单独插层的单层间距结构。层间距29(?)的样品,具有最高比电容1994.4F/g(1A/g)和1282.7F/g(20A/g),组装成混合电容器的最高能量密度为46.5Wh/kg,最大功率密度为18933.7W/kg,容量保持率为82.8%(10A/循环5000次)。以尿素为沉淀剂,保持尿素用量低于化学反应计量比,调节水热反应时间,获得体系自生阴离子碳酸根单独插层的单层间距结构和碳酸根、硝酸根两种阴离子同时插层的双层间距结构。阐明了高离子浓度和大电荷密度的阴离子优先插层机理。反应2h的双层间距样品具有最大比电容2206.0F/g(1A/g),反应4h的双层间距样品具有最佳倍率性能。反应4h样品组装成混合电容器的最高能量密度为55.9Wh/kg,最大功率密度为20257.5W/kg,容量保持率为90.5%(10A/循环5000次)。在最佳一步水热合成方法基础上,向反应体系添加硝酸铈合成得到了镍锰水滑石/CeO2复合材料,显著提高了比电容、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添加硝酸铈0.1mmol的样品具有最大比电容 1956.0F/g(1A/g)、1261.4F/g(20A/g),容保持率为 82.7%(20A/g循环1000次),较镍锰水滑石提高20%,组装成混合电容器的最高能量密度为51.8Wh/kg,最大功率密度为20820.6W/kg,容量保持率为96.9%(10A/循环5000次)。该论文有图45幅,表13个,参考文献185篇。
其他文献
采空区遗煤氧化自燃是煤矿灾害的主要来源之一。自燃火灾不但会引起采空区残余瓦斯燃烧,甚至会导致瓦斯爆炸,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科学评判工作面动态推进过程中诱发采空区自燃危险的主导因素以及自燃危险发展趋势,同时准确掌握采空区遗煤自燃时空演化规律,为采空区自燃火灾的靶向性防治奠定基础,对保障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以豹子沟煤矿10101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实
闲置物品回收再利用问题关系到资源循环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如何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闲置物品回收,最大化消费者闲置物品回收行为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已经成为亟待探究的重要议题。考虑到消费者闲置物品回收参与意愿及溢出效应的形成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且现有关于回收的研究尚未对这些过程机制进行解释。依据“提出问题——理论推演——实验研究——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本研究以“互联
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对井下人身安全健康和矿井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保障,但矿井的生产活动与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自然地质条件和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导致矿井通风系统中经常出现风阻发生持久性变化的阻变型故障,而有效的阻变故障判识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矿井通风系统处于稳定可靠的状态。通过理论推导阻变故障产生的原因,发现阻变故障判识问题可被视为分类识别与回归预测或最小目标值优化求解的问题。以安
夹矸煤层条件下工作的采煤机,其工况恶劣、载荷复杂,在物理样机上进行有关截割、破碎过程的试验,既困难又有很大风险,而且代价昂贵,煤岩截割、破碎过程的多因素耦合作用、特性参数的渐变特征,使得采煤机械的设计依据难以量化。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夹矸煤岩高效截割滚筒落煤动力传递规律及结构进化理论研究)”、“MG400/951-WD新型采煤机可靠性研究”和“采煤机滚筒设计软件开发”项目为背景,采用现场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影像数据朝着多维、多时相、高分辨率的方向发展,产生的数据规模也呈几何级数增长。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数据传输和实时处理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数据传输困难也将严重影响到信息处理的质量。数据压缩是信息获取与信息传输处理的一项关键技术。另一方面,遥感影像数据的共享服务和应用越来越普遍,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军用或民用的地理空间信息同样面临着安全性和可信性的问题。数据加密技术是保证数
气体清洁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选择,煤层气是我国目前最为现实且储量丰富的清洁气源。为解决煤层渗透率低而制约我国煤层气产量快速增长的问题,提出利用超临界态CO2作为物理爆破源的气爆低渗透煤层增透技术。论文采用实验、理论和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较系统地开展了超临界CO2气爆低渗透煤层致裂增透规律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研发了超临界CO2多脉冲气爆装置,为得到煤岩固有物理力学属性下气爆致裂
在我国内蒙古、黑龙江、辽宁等北方寒冷地区的露天矿,冬季在一些煤炭运输设备如带式输送机、运煤矿车、装载机等设备部件表面存在煤冻粘现象,严重影响着煤炭运输的安全与效率。目前关于运输设备煤冻粘的相关理论分析较少,防治方面对带式输送机改向滚筒表面冻粘缺少有效的防治研究。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寒冷地区露天矿胶带运输冻粘机理研究”及企业横向项目“强力大运距带式输送机低温运转常见故障分析及防治”,对典型运输
近些年来,我国综采工作面成套装备技术及其高效采煤方法迅速发展,并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然而,我国的地质情况十分复杂且煤层分布不均,且浅部赋存煤炭资源逐渐趋向枯竭,因此煤炭资源开发不断走向地球深部,深部超大采高开采已成为现阶段高效开采的发展趋势。深部开采所面临的恶劣环境将给支架设备和工作面顶板的安全性带来极大的挑战,现阶段尚无成熟的理论可有效指导综采设备的深部超大采高开采。鉴于此,本文采用理论建模、
传统采煤方法存在围岩局部应力高度集中问题,容易引起冲击地压灾害。充填开采法对减小煤层顶板下沉量及降低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具有有效性,能够有效抑制冲击地压发生,是有效控制冲击地压的合理采煤方法。为探索充填开采采场冲击地压发生条件及其影响因素,验证充填开采防治冲击地压的有效性,达到合理设计充填方式与充填工艺及其充填参数、为有效防治充填开采采场冲击地压奠定理论基础、指导充填开采的工程实践探索之目的,本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