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挖掘经手术治疗后的胃癌患者的症状体验,分析发生的强度和频率。确定该类患者的症状群种类及其内部构成,分析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调查足反射区按摩、音乐疗法对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症状群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在胃肠外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共90例,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胃癌特异性模块(MDASI-GI)、胃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QLICP-ST),调查90例胃癌术后患者的症状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胃癌术后患者的症状群种类及构成,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胃癌术后患者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关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足疗组、联合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足疗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足反射区按摩,联合组是在足疗组的基础上加入音乐疗法。比较三组患者术后3天、术后7天、出院前1天患者的症状群得分及出院前1天生活质量总分。结果:1.胃癌术后患者发生率较高的症状依次为:食欲下降(100%)、胃口改变(100%)、瞌睡(98.9%)、睡眠不安(98.9%)、口干(96.7%)、疼痛(96.7%)、苦恼(96.7%)及吞咽困难(96.7%)。胃癌术后患者症状中严重程度得分较高的症状依次为:食欲不振(9.98±0.21分)、胃口改变(9.97±0.15分)、口干(8.77±2.06分)。2.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胃癌术后患者形成5个症状群,分别为手术相关症状群(包括吞咽困难、疲劳、悲伤感、睡眠不安、饱胀、气短),消化道症状群(包括胃口改变、食欲下降),疼痛相关症状群(包括疼痛、苦恼),神经相关症状群(包括健忘、恶心、麻木感),和口干症状群(包括瞌睡、口干)。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除消化道症状群外,胃癌术后患者的其他症状群和生活质量总分均有相关性,其中,手术相关症状群和生活质量总分以及社会部分维度的相关性最强(r=-0.770,p<0.01,r=-0.619,p<0.001),疼痛相关症状群和躯体部分维度的相关性最强(r=-0.379,p<0.01),口干症状群和症状及副作用部分维度的相关性最强(r=-0.327,p<0.01)。4.手术相关症状群:干预后3天,对照组和足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7天,对照组和足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足疗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院前1天,对照组和足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足疗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消化道症状群:干预后3天、干预后7天,三组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天,对照组和足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足疗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疼痛相关症状群:干预后3天,对照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7天,对照组和足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足疗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院前1天,对照组和足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足疗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口干症状群:干预后3天,三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7天,对照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院前1天,对照组和足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干预后,对照组和足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联合组的生活质量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足疗组和联合组的生活质量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胃癌手术后的患者会经历多种症状困扰,其中食欲下降和胃口改变的发生率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均最高,提示今后我们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重点关注缓解患者的食欲不振和胃口改变的症状,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2.胃癌术后患者形成5个症状群,分别为手术相关症状群,消化道症状群,疼痛相关症状群,神经相关症状群和口干症状群。3.胃癌术后患者的症状群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对症状群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缓解症状群的严重程度,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4.胃癌术后患者的各个症状群严重程度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生活质量会逐渐升高;5.足反射疗法和联合法均可有效的缓解胃癌术后患者的手术相关症状群、消化道症状群、疼痛相关症状群和口干症状群症状群严重程度,且联合法效果优于单一足反射疗法。6.足反射疗法和联合法均可有效提高胃癌患者术后至出院期间的生活质量,且联合法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