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以玉米大斑病菌01-23作为供试菌株,优化了玉米大斑病菌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在原生质体制备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玉米大斑病菌REMI转化体系与核型分析体系。优化的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包括:(1)以含1%葡萄糖的PDA作为产孢培养基;(2)酶解前对酶解材料进行短时涡旋处理;(3)酶解液采用1.25%溶壁酶、1.25%蜗牛酶、1.25%崩溃酶混合液,酶解时间为4h。经过优化后,原生质体的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每毫升酶液可制备107个原生质体。在纯化方面,采用3000g的速度离心10min,原生质体损失最少;先用一层擦镜纸过滤掉大量的菌丝碎片,再用50μM尼龙膜过滤收集原生质体,其纯化效果最佳。在再生方面,原生质体先在液体再生培养基中过夜培养,再在固体再生培养基平板上培养,再生率最高,效果最好。此外,试验中还提出了一种利用菌悬液有效制备原生质体的方法,每毫升酶液可制得2×106~5×106个原生质体。本文以菌种01-23为材料首次成功转化玉米大斑病菌,建立了玉米大斑病菌的REMI转化体系,该体系要点包括:(1)收集并纯化原生质体,于100μLSTC缓冲液中分装106个原生质体:(2)每106个原生质体加入2μg线性PAN7-1和20单位HindⅢ;(3)滴加PTC(PEG6000)前后的冰浴时间均为20min;(4)转化后的原生质体先在RPD过夜培养,转到RPDA中培养2~3天后在培养基上层覆盖10mL含潮霉素B的PDA;(5)潮霉素对菌株01-23抑菌浓度为60μg/mL。在此基础上我们共获得了225个菌株01-23的转化子。对以上所得01-23转化子进行菌落形态、生长量、分生孢子形态、产孢量及致病性等五个生物学特性方面进行观察和测定,并与野生型菌株01-23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菌株M-55、M-8和M-11的菌落形态与野生型有明显差异;菌株M-14菌落生长速度较野生型有很明显提高,而菌株M-11生长速度有很明显的下降;菌株M-25丧失产孢能力,且致病力完全丧失;比对照的产孢量降低的菌株有M-36和M-42,比对照的产孢量升高的菌株有M-59和M-68。为了建立一套全面的玉米大斑病菌核型分析体系,本文尝试了冷冻液氮研磨法、直接包埋法、原生质体包埋法制备玉米大斑病菌完整染色体。结果发现:原生质体法是最易制备完整染色体的方法。并利用原生质体技术初步建立了适于对玉米大斑病菌进行核型分析的体系。在此基础上,作者利用脉冲场电泳技术首次得到了玉米大斑病菌A交配型菌株F140的三个染色体条带和陌株a交配型F142两个染色体条带,这表明这两种交配型菌株的染色体是有差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