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土壤氮(N)素转化是整个森林生态系统N循环最重要、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苔藓植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生态作用角色。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缘的贡嘎山为对象,分析了亚高山生态系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和暗针叶林三种不同森林类型土壤N素累积、形态组成、分布和转化特征;并以暗针叶林为例,从土壤N2O排放、土壤N素含量、组成和转化特征的角度,分析了苔藓植物对典型亚高山生态系统土壤氮素循环和形态转化的影响;同时从苔藓植物的固氮作用、苔藓植物对大气N沉降的拦截作用,以及苔藓作用下土壤理化和微生物性质的变化等方面阐释苔藓植物对土壤N转化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亚高山生态系统不同森林类型土壤N素累积和转化特征具有明显异。本研究涉及的三种森林类型中,针阔混交林土壤总氮、溶解性氮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均最高,其次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土壤总氮含量最低。三种森林类型土壤无机氮均以铵氮为主,但其含量在三种森林类型间无显著差异;相反,NO3--N含量受森林类型的影响显著,常绿-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和暗针叶林相比其NO3--N含量较低。 (2)土层厚度对土壤N素累积和转化具有显著影响。无论是常绿-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还是暗针叶林,0-5cm土层总氮、溶解性氮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均显著高于5-15cm土层。 (3)贡嘎山亚高山生态系统土壤氮素矿化以氨化为主,但不同森林类型和不同土层之间氨化、硝化和总矿化速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常绿-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暗针叶林三种森林类型中,土壤氨化速率针阔混交林最高;土壤硝化速率暗针叶林最高,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最低。 (4)地表覆被类型对土壤氮素累积及转化过程均具有显著影响,而且不同类型苔藓对土壤氮转化过程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研究涉及几种覆被斑块中,赤茎藓和锦丝藓斑块土壤总氮和溶解氮含量与草本植物相当或者更高,二者均显著高于裸地;而毛灯藓和星塔藓斑块土壤总氮及各组分含量与裸地均无显著差异。但无论是何种覆被,0-5cm土层总氮、溶解性氮、氨氮和硝氮含量及土壤氮矿化速率均显著高于5-15cm土层。 (5)与裸地相比,苔藓斑块土壤N2O排放速率显著高于裸地,但其随季节的变幅相对于裸地较小,证明了苔藓覆被对土壤N2O排放的缓冲作用。不同覆被类型下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具有显著差异。本研究涉及几种覆被类型中,赤茎藓斑块土壤氮矿化速率最高,显著高于草本斑块,且二者均明显大于裸地,毛灯藓和星塔藓斑块土壤氮矿化速率与裸地相比无显著差别。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五种覆被斑块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均下降。 (6)亚高山暗针叶林的几种优势苔藓植物中,仅在锦丝藓和塔藓中检测到了固氮活性,其中9-10月两种苔藓的固氮速率最高可达0.57±0.05μmol N2m-2d-1和0.39±0.05μmol N2m-2d-1。 (7)亚高山暗针叶林苔藓植物对大气氮沉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截留作用;相反,苔藓植物的存在增加了暗针叶林土壤N素输入。苔藓植物层对土壤NH4+-N和NO3--N的输入速率分别为:72.02mg m-2mon-1和5.04mg m-2mon-1。 (8)本研究涉及的地表植物斑块种,赤茎藓和草本斑块与裸地相比,其土壤具有更高的微生物量。此外,草本和赤茎藓斑块与裸地以及毛灯藓、星塔藓斑块相比,其土壤蛋白酶、脲酶、氨单加氧酶、硝酸还原酶等氮转化相关酶类活性均显著高于裸地,暗示了苔藓和草本植物影响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中微生物途径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