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坝下游冲刷坑形态三维数值模拟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水头枢纽具有水头低、流量大、低佛汝德数、消能不充分、闸坝建在覆盖层较厚的砂砾石河床上等特点,因此闸坝下游护坦、海漫发生冲刷破坏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导致建筑物损毁,直接影响着泄水闸的安全运行。因此,正确地预测闸坝下游冲刷坑流场信息、冲刷坑形态及最大冲刷深度,对于泄水建筑物的安全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Fluent动网格技术,对巨亭水电站泄水闸下游局部冲刷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结合SIMPLEC算法,利用VOF多相流模型追踪泄水闸下游复杂的自由水面,模拟得到了巨亭水电站泄水闸下游冲刷坑三维流场分布,通过分析对比泄流量、沿程水面线和垂线流速分布等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值与模型试验实测值吻合良好,说明数学模型计算准确,结果可信。(2)基于Fluent动网格技术,采用VOF模型追踪自由水面,在对Fluent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中,以床面水流剪切应力大于泥沙起动切应力作为网格移动的判别标准,基于弹簧光顺模型及局部网格重构模型,对单个桥墩局部冲刷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的冲刷坑形态及最大冲刷深度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本文二次开发子程序的可靠性。(3)实现了泄水闸下游局部冲刷坑冲刷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得到的冲刷坑形态及最大深度与物理模型实测值吻合良好。(4)在冲刷坑的冲刷过程中,床面切应力逐渐减小;中轴面湍动能的变化规律与湍动能耗散率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在冲刷初始阶段,挑坎末端床面附近的湍动能和湍动能耗散率均较大;随着冲刷的进行,冲刷后的湍动能和湍动能耗散率明显减小;在冲刷坑达到平衡状态时,冲刷坑区域的湍动能和湍动能耗散率均较小。
其他文献
风能具有无污染,清洁等其他能源不可比拟的特点。在代替能源中利用风能最为成熟,与传统发电成本相比风力发电的成本并未增加,因此风能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我国
月海玄武岩的矿物组成反映了岩浆源区的化学成分以及岩石形成时的物理和化学环境,为月球热演化研究和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信息。不同于其他环形月海,位于月球最北端的
地裂缝具有生成缓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成因机制复杂和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是一种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构成较大威胁的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显著。我国地裂缝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安、邯郸和大同等地区。其中,西安市地裂缝灾害又以发育时间长、灾害损失严重而闻名于世。西安市地裂缝灾害研究,虽然历时50余年,积累了大量地裂缝专题资料,但由于一直未建成相应的数据库与信息系统,从
随着地理空间信息的不断更新和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土地综合利用、地籍动态管理、环境动态监测、交通监控与管理等应用领域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时序分析功能提出了更高的
泥沙运动规律一直是河流动力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天然河道中广泛存在的是非均匀沙,而双峰泥沙作为特定类型,其运动特性与一般意义上的非均匀沙不同,目前有关双峰泥沙的运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