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缺血后适应与缺血预适应相似,是机体对缺血性损伤的一种自然保护机制,二者有部分效应器及信号转导途径相似,如PI3k-Akt途径,细胞外信号转导途径,并且二者均可通过抑制mPTP孔开放而保护心肌。本实验探讨缺血后适应对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均为2W龄健康SD大鼠,雌雄不拘,体重250-300g。2、实验分组①空白对照组(N组);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③缺血后适应组(Post组);④糖尿病大鼠后适应组(Dpost组);⑤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组(DIR组);⑥糖尿病大鼠空白组(DN组)。每组均随机抽取大鼠10只。3、糖尿病大鼠模型制作方法将链脲酶素(STZ美国Sigma公司)按65mg/kg经大鼠腹腔注射,48小时后断尾法连续两次测血糖≥16.65mmol/L,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脱毛等表现是确定糖尿病模型成功。4、离体心脏模型建立方法所有大鼠均采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开胸前5min腹腔注射肝素500U/kg,快速正中开胸取出心脏浸于4℃Krebs—Henseleit(K—H液)缓冲液之中,轻轻挤压心脏排出心腔内的积血,迅速主动脉插管将心脏固定于Langendorff非循环大鼠离体心脏灌注系统。此后整个实验过程均以含95%O2和5%CO2的K—H液进行灌注,灌注压恒定为80cmH2O(7.84mmHg),心脏灌注温度维持在36℃。5、心肌标本采取时间、部位及其保存方法各组心肌标本均在平衡灌注结束后,取下心脏于冰台上将心脏剪成黄豆粒大小置EP管中,于-70℃冰箱中保存备western blot用,同样方法取心尖部1mm3用戊二醛固定后备电镜用。6、检测指标心脏冠状动脉灌流量、心肌梗死范围的测定、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对P-Akt的测定、电镜下观察心肌和线粒体的改变。7、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用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率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1、糖尿病大鼠血糖浓度平均为(23.15±2.16)mmol/L,非糖尿病大鼠血糖浓度平均为(4.16±0.31)mmol/L.两组大鼠血糖浓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测定再灌注开始时第2、10、120分钟的冠状动脉流量,在第2分钟时的缺血后适应组(Post组、Dpost组)分别与缺血再灌注组(IR组、DIR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缺血后适应组(Post组、Dpost组)与缺血再灌注组(IR组、DIR组)心肌梗死范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大鼠较健康大鼠缺血再灌注组心肌梗死范围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对P-Akt的测定,Post组与IR组、Dpost组与DIR组有统计学意义(71.5±4.8vs45.2±3.4、81.2±4.6vs46.5±3.6)。5、在IR组和DIR组可见明显的肌丝断裂与广泛的线粒体空泡改变;在Post组和Dpost组心肌纤维和线粒体的完整程度均比IR组和DIR组要好。结论缺血后处理在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也同样有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Akt激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