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网络文学,在此专指网络原创文学,即首先在网络上发表、并在网络上传播的以数字文本形式存在的各类文学作品。 网络文学的出现为当今的文学园地增添了一个崭新的文学类型,它在创作、发表、传播、阅读、批评等诸多方面均表现出迥异于人们常见的纸上发表、纸上传播的传统文学的特点。网络文学发表之自由、传播之迅速、参与创作人数之多皆到了不能令人忽视的程度。而网络文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语言、文体上的新特点与思想、内涵上的新走向,对当今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因此,对网络文学进行研究将是一个极富有时代意义的文学新课题,它将在诸多方面有益于我们对未来文学的发展走向做出预测与展望。 本文运用了对比的研究方法,将网络文学与民间文学、文人文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对比后认为:网络文学既因其民间性而与民间文学有相似之处,又因其网络性而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征,故而网络文学是信息社会的民间文学。据此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网络文学的民间性 一、创作者:全体有书写能力的人民 任何一个网络用户都可以利用电脑和网络进行文学创作,并将其作品送到网上发表。因此,网络文学创作队伍的构成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这与民间文学创作队伍的构成具有相似性。此外,网络文学创作者与民间文学创作者在具体创作活动中的相似之处还在于匿名发表、业余时间写作、创作动机非功利性等等。 二、内容:延续民间文学取材倾向 网络文学中的网络小说,按题材之不同,可分为五类,即:言情类、武侠类、灵异类、戏说历史类、现实人生类。本文经细致分析后认为:网络文学与民间文学在取材上存在着一些相似倾向,甚至于存在着一定的传承性,这体现在 (1)爱情题材比重大。 (2)取材自我的自传性作品多。 (3)戏说历史:民间传说的新发展。 (4)“鬼神灵异”“英雄侠客”:民间文学的热门题材在网上升温。 三、形式:体现大众艺术情趣 网络文学创作者除运用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体裁样式外,还创造了许多新的文体样式,如:大话、戏仿、拼贴、乱弹、互动、超文本、短句、短信等。本文认为,由广大网民创造的这些文体样式与民间文学的某些文体样式如:故事接龙、绕口令、相声、歌谣等存在着一些近似的特点,体现的是民间大众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 (1)率性而为,追求新颖性。 (2)娱人娱已,追求娱乐性。 (3)着眼传播,追求实用性。 第二章网络文学的网络性 一、网络语言:信息社会的第二口语 民间文学用口语进行创作,文人文学是用文字进行创作,网络文学虽然也用文文字进行创作,但由于电脑上汉字的输入速度越来越快,于是在网上形成了一种打字==说话的局面!而顺应于在网上表情达意的需要,出现了独特的网络语言——网语。这种口语化的无声的文字是信息社会的第二口语,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超文本:文学信息的立体结构 传统的文学文本是静态的、封闭的,线性的,需顺序阅读;而网络文学中超文本作品是动态的、开放的,非线性的,可任意顺序阅读。超文本是最具“网络性”的文学作品,它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文学观念,预示着信息社会文学的一大发展方向。 三、发帖—跟帖—回帖:信息社会文学活动的新模式。 传统的文学活动模式是:作者投稿——编辑把关——作品发表——读者反馈——作者回复。其特点是环节多、效率低、读写间沟通不畅。而网络文学凭借其“网络性”,形成了发帖—跟帖—回帖这样一种信息社会文学活动的新模式,较之传统的文学模式,此种新模式下作品发表更为容易、作品传播更为迅速、读者与作者间的沟通更为便利。 第三章网络文学成为信息社会民间文学的原因 着眼于文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将原因归结为网络的出现所引发的人类社会在以下几个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一、人的改变:体力劳动者减少,脑力劳动者增多,知识阶层扩大,普通民众具备了从事书面文学创作的外在条件(闲暇时间)与内在条件(较高的个人素质) 二、生活的改变: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减少,通过网络进行的人际交流增多,网络方便、影响以至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与网络打交道已成为信息社会中人重要的生活内容之一。 三、距离的改变:轻轻一点,瞬间可达;地球已成为“地球村”;因特网成为人类迄今为止最自由的大众媒体。 基于以上论证,本文认为:网络文学是信息社会的民间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