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对于文化的研究似乎早在古希腊的先哲们进行关于世界是唯心还是唯物的争论中便已开始了。事实上,文化开始成为文化学家、考古学家、人类学家的研究对象是在19世纪后期受到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后开始的。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曾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他们对文化现象所做的描述和阐释至今还深刻地影响着文化学和文化哲学的研究。对于世界文化的生成和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的整合,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资产阶级开辟世界市场并最终导致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的全球化时已经提及。然而,将文化有形化,作为一种社会发展力量的“软实力”放在综合国力中来考察认识,要属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为真正的提出者。约瑟夫·奈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以最早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而闻名。2009年1月,在美国新一届的奥巴马政府中,约瑟夫·奈被提名为美国驻日本大使,他的在“软实力”概念的基础上推出的新概念“巧实力”(Smart Power)也成为了奥巴马政府外交战略的核心。在我国,文化哲学成为哲学界最有影响的研究领域之一是在20世纪80、90年代。20世纪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发展带动文化发展,文化哲学在世界范围内随即兴起,这在中国更多体现在中国社会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综合国力得到加强,特别是在物质生产领域表现出了中国强大的经济发展动力即相对于本文所提及的“软实力”的“硬实力”,由此“文化软实力”的理论研究应运而生。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这说明“提高文化软实力”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本文以这些理论研究成果为前提,运用文献分析法、演绎法和历史对比分析的方法,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出发,从文化之于社会环境和社会主体的意义和影响,对“文化软实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作了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认识和研究,并力求能够全而科学的把握提升文化软实力之于构建和谐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提升文化软实力二者的重要内涵和相互意义。文章由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引言简要介绍了文章的写作目的和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文化和文化软实力的唯物史观特质,具体阐述了文化和文化软实力的唯物史观内涵以及文化的功能和文化建设的规律性。第二章介绍了提升文化软实力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分别从社会坏境、社会主体、社会主体与自然环境等几个方面强调构建文化结构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第三章介绍了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相互意义,一方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另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引导并推动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最后结语部分回归主题,再次重申构建和谐社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同时强调,关键要落实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