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在国家内忧外患局势下,一批批有着强烈国家意识的知识分子应运而生。尤其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内部统治不断腐化,引起知识分子的强烈不满。以储安平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怀抱民主理想,议政热情高涨,试图用言论来影响政治。这一时期,储安平创办《观察》周刊,广聚知识分子畅言政治,创造了中国“文人论政”的最后一次高峰,也奠定了储安平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储安平是民国时期重要的是知识分子、评论家、报人。其文章文笔犀利,措辞尖锐,视野广阔,情怀博大,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建国后,因其过激言论,最终命运令人唏嘘。学界也因其特殊身份而研究甚少,正因为此,对储安平的研究才更具有开拓价值。在统治腐败、民心涣散之际,储安平不顾个人安危,践行着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家国责任感和使命感,历来为研究者所敬畏。储安平一生活动与办刊息息相关,《观察》是其个人办刊生涯的巅峰,创刊于内战爆发后。国民党统治二十多年以来,各方面腐败不堪,储安平在《观察》中集中表现了这一不满。储安平虽然站在第三方知识分子的立场上对国事发表意见,但在根本上,他对国民党政府依然心存幻想。因而,在对国民党进行批判的同时,也提出了诸多建议,其大胆、赤诚在知识界和民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结合民国时期的时局特点,以储安平的个人经历和《观察》时期的政论文章为研究对象,对其在《观察》上发表的文章进行梳理、归类,并简单对比同时代其他评论家的政论文,以求全方位探究储安平政论思想。本文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基于储安平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储安平研究现状,阐述了研究储安平的背景和意义。其次是对学界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初步归类。目前对储安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20世纪五十年代、20世纪八十年代末和21世纪。第一阶段研究极少,且以负面研究为主;第二阶段由戴晴首开正面研究先河,研究依然较少;第三阶段为储安平研究的“繁荣期”,对储安平关注和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且主要集中在对储安平的生平、文学思想、新闻思想、政论思想等方面。第二部分是文章的正文,共三章。第一章介绍的是储安平《观察》之前的报刊活动。首先是按照时间顺序,对储安平的人生轨迹进行了简单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储安平《观察》之前的办刊活动进行了梳理,共约七次办刊经历,其中重要的报刊活动有三次,分别是光华大学时期主编的《光华周刊》、大学毕业至出国留学前主编的《中央公园》,及抗日战争胜利后至内战爆发之际的《客观》周刊。《客观》周刊在储安平办刊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储安平政论思想的第一次集中体现。结合储安平在《客观》周刊发表的文章看,这一时期,储安平的文章内容主要表现为批判国民党的腐败统治,从具体措施着手建议国民党改进民生,对共产党进行客观分析。在具体的办刊活动方面,储安平积累了诸多经验,为后来创办《观察》周刊所沿用。第二章是《观察》时期的政论思想。本章为文章的核心部分,从五个方面来解读储安平的政论思想,首先是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储安平创办和经营《观察》的情况,其次是从国内“文人论政”的传统和国外拉斯基主义影响等方面探索储安平政论思想来源,并通过对储安平文本的解读和分析,得出储安平政论思想呈现、特点和不足。其中,储安平政论思想内容又是最为核心部分,集中展示了储安平对国民党政府的态度。本章最主要的特点在于较为全面地对储安平的政论思想进行了理解和把握,同时又能根据储安平的文章特点,客观评价,指出其不足,为后来研究提供借鉴。第三章是储安平政论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储安平的言论风格堪称一种时代特色,不仅在彼时,对当下也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现下,新媒体的崛起给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和舆论走向方面造成极大冲击。在价值多元的时代,主流媒体更应该在舆论引导、政论创作等方面应承担一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