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一体化通关管理格局”是《海关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的总体目标之一,自2013年起海关总署由京津冀一体化开始推行区域一体化海关通关业务改革,至2015年7月,已扩展至长江经济带、泛珠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北地区海关5大区域,覆盖到全国所有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是在贸易便利化的框架下对传统海关通关模式的重大变革,对通关时间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是改革成效评测的重要内容,对落实《贸易便利化协定》议定书也十分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一体化单量在总单量中的占比位列全国首位的济南关区2年时间内进出口报关单为总样本,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样本数据,采用倾向评分法匹配处理组与对照组样本反映不同变量对企业选择一体化通关模式的限制影响、运用双重差分计量方法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制度实施对通关时间的影响效果、采用结构分析的方法分析通关时间内部结构特征,对涉及的具体因素分析成因,提出具体完善建议,为后续的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提供参考。 本文遵循背景→理论阐述→定量、定性分析→总结各要素联系→实务建议的研究思路,按照贸易便利化框架下——制度创新与通关模式改革——区域通关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制度架构和贸易便利化框架下——通关时间——影响因素——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结果——建议两个条线,综合运用文献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等分析方法,对通关一体化改革的背景、目标、进程、特征等进行了深层次的梳理,同时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运用倾向评分、双重差分、结构分析等量化方法,实证区域通关一体化制度对通关时间的影响,科学论证区域通关一体化制度存在的问题,基于实证结果提出路径完善的建议。 本文在第一章绪论部分交代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基本框架、文献情况,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第二章从背景、目标、进程三方面概述通关一体化改革,基于贸易便利化措施对区域通关一体化制度对通关时间的影响进行规范分析。第三章基于济南关区随机抽样确定的评测样本数据,通过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s matching,PSM)方法确认最终样本,根据权重分析影响企业选择的因素,通过双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验证结果分析丝绸之路区域通关一体化制度对通关时间的影响,对通关时间的构成进行结构分析,更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建议。第四章基于制度创新和贸易便利化的角度,在确立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实证结果对全国通关一体化提出路径完善的建议,最后一章得出相关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