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1904年—1919年见诸报刊、杂志的近代原创科学小说为研究对象,在学界关于近代科学小说研究的基础上,对论文涉及到的科学小说中的几个问题,如:何为“近代科学小说”、科学与科学小说的关系、近代科学小说的创作情况及研究成果等进行探讨。在厘清这些问题后,本文主要探讨近代科学小说在现代性体验方面的表现:即时间、空间和科技方面的表现。应该说,与中国古典小说相比,近代科学小说呈现出了迥异的时间、空间和科技观念。出现这种嬗变的原因,是由于小说以外的真实世界,已经悄然发生了各种转变。笔者聚焦文本中呈现出来的现代性体验问题,并着力探讨出现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近代科学小说是“小说界革命”的产物,作为“新小说”的主要类型之一,它在产生之初就被寄予厚望。当时,它被认为是与政治小说、侦探小说同样重要的小说类型。近代许多重要的期刊,如《新小说》、《小说月报》、《绣像小说》、《小说林》、《小说时报》都曾刊载过科学小说,可见科学小说的风靡程度。惟其如此,更凸显出其作为研究对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首先对近代科学小说的概况进行说明,然后从现代性体验这个视角来剖析近代科学小说。“现代性体验”这一概念出自王一川的《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一书。王一川在文中对“现代性体验”做出了详细的解释。本文借鉴其阐释,同时也对现代性体验做出自己的判定,即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人对自身生存处境的重新体认。基于此,本文拟从时间、空间、科技三个方面来探讨近代科学小说的现代性体验问题。从时间体验来看,近代科学小说开始关注“未来”,这一时间指向是中国传统小说所罕见的;而且随着西历在近代社会生活中的广泛使用,近代科学小说中也开始出现西历计时方式。从空间体验来说,伴随着西方地理空间观念的传入,“中国中心说”被打破,近代科学小说家也试图在小说中呈现更为辽阔的空间世界。从科技体验来看,鸦片战争以来,中西接触频繁,西方器物知识大量输入中国,近代科学小说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小说中创造了一个神奇的科技世界。从时间、空间和科技角度来探讨近代科学小说中的现代性体验,是一个全新的角度,也是本论文论述的重点。论文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三个章节结构布局是平行的:开头分别探讨近代科学小说中呈现出来的时间体验、空间体验和科技体验,中间部分分析了这些体验背后的社会历史根源,结尾阐释其现代性体验的价值意义。论文结语则概括近代科学小说的价值及其对中国小说发展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