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向增发作为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再融资的一种方式,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受政策及制度的束缚,并未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领域占有一席之地。2006年资本市场再融资功能重新开启,定向增发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出来。定向增发伴随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兴起,并在后股权分置时代日渐成熟。股权分置改革成功实施后,定向增发为上市公司所青睐,迅速成为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再融资的主要途径。定向增发一经推出便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与其出现时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大力推行股权分置改革目的就在于通过解决非流通股的流通受限性,降低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利益输送、关联交易的方式对上市公司进行利益侵占,减少大小股东利益冲突,增强对管理层的监督。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行,为定向增发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其次,定向增发具有其他融资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严格的锁定期的制度约束,成为一个缓冲池,给二级市场减缓了压力;而且大股东以优质资产注入形式参与定向增发,可以给向上市公司带来新的活力,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重复投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定向增发还是一种绝佳的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方式,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改善公司的治理环境,增强外部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整体而言,定向增发这一新型的股权再融资方式的推出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从2006-2013年资本市场经历了从牛市到熊市的大起大落,为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机。如果说在06、07年资本市场投资者情绪高涨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可以很轻易通过定向增发获取增发收益,但在金融危机及后金融危机时代,定向增发仍然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首选,而且在股市低迷期以至于IP0停发期仍旧能获得认购收益,说明定向增发的确具备独特的优势。增发现象纷繁复杂,认真研究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作为股权再融资主要方式的原因、动机与目的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纵观当前的整个资本市场,在形式多样、令人眼花缭乱的定向增发现象背后是否真的能与监管部门的初衷一致,可以使大小股东的目标利益趋同,实现上市公司及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定向增发中最具争议的问题是(1)定向增发定价的合理公平性。因为,定向增发定价将直接关系到增发方案,决定公司利益如何在获得增发权的股东和无法参与定向增发的原有股东之间的重新分配(2)定向增发后的长短期市场反应及实施定向增发公司的长期业绩表现。具体来说就是在定向增发公告日前后的长短期市场反应,即市场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接受程度,定向增发是利好还是利空消息;对于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而言,定向增发对公司长期业绩的作用如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归根结底不论定向增发定价如何繁杂,长期而言成功的定向增发行为总会被资本市场所证明,同样动机不纯的增发行为也定会为市场所识别。本文从定向增发制度背景开始梳理定向增发在我国的发展脉络;从定向增发中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及中小股东利益均衡视角出发,分析在利益相关者共同作用下的定向增发定价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影响定价选择的核心因素,以揭示定价机制的公平性,为监管层进一步规范增发定价提供理论支持;基于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在定向增发中的不同作用,解释二者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经济后果的影响,以发现受市场欢迎的成功的定向增发模式,使定价向增发经济后果的研究视角更为全面。为了使研究脉络更清晰,在实证研究部分将样本范围缩小细分,只保留了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这两类认购对象,并排列组合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低价发行既是机构投资者、大股东监督或者合谋行为的补偿,也可以是大股东支持或者侵占的证据,同时根据风险补偿理论又可以被视为未来风险收益的补偿。而定向增发中大股东或机构投资者在定价环节获取折价收益只是增发收益的一小部分,仅研究定向增发的起点——折扣率,不探究定向增发后的短期宣告效应、长期业绩、长期收益率与认购对象及折扣率的关联,研究结论会略显单薄。因此,本文从定向增发认购者视角出发,对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在定向增发中的监督与合谋效应,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支持与侵占作用分别进行分析,使研究过程更完整。不论是定价影响因素研究,还是短期宣告效应与长期收益率相关关系的研究以及长期业绩表现研究,本文始终围绕机构投资者、大股东与管理层的监督与共谋,大股东的支持与侵占效应展开论证,从折扣率,折扣率与长期收益率、长期绩效的关系等方面探究定向增发中大股东是否具有支持和侵占效应,机构投资者、大股东是否具有监督合谋效应,且得到了较为显著的结论。丰富了定向增发发行对象研究,从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角度解释定价及市场反应,便于监管机构更好的监督约束大股东在定向增发中的行为,引导机构投资者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以更好的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规范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