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庙作为一种信仰实践空间,是开展民间信仰活动的场所。在这里民众的信仰诉求得以表达和满足。改革开放之后,民间信仰得以复苏,重建庙宇的热潮也随之兴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以民众、村庄精英、专家学者、地方政府和国家等为代表的各方力量越来越多的渗入到村庙的发展和变迁之中,影响着村庙的发展变迁轨迹和途径,使得村庙的发展和变迁过程也因此变得更为曲折和复杂。本文通过对鲁东K村将军庙的不同阶段修建过程和参与主体进行考察和分析,来阐述将军庙的变迁。将军庙的变迁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复制,而是一个多种力量复杂的互动过程。因此,需要从多元主体的行动和互动为分析的切入点分析将军庙的变迁。本文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为基础,即社会结构对主体行动具有制约和约束,同时又借助主体的行动实现自身的再生产。在国家—地方政府—村庄成员宏观结构背景下构建了一个多重行动逻辑的分析框架,从村庄民众、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多个行动主体的行动逻辑来分析K村将军庙的变迁。通过对变迁过程中多种行动逻辑的分析,进一步解释村庙变迁的轨迹和途径。在将军庙变迁的过程中,体现着国家的意志、地方政府的治理和村庄成员的信仰逻辑。各个主体的行动逻辑会从自身的利益偏好出发与其他行动主体进行互动,在共同的作用下影响村庙的变迁轨迹。国家意志、地方政府的行政和治理实质上是村庙变迁的结构性背景;在村庙变迁的内生性机制中,村庄成员的行动逻辑体现出信仰的逻辑、权力的逻辑、合法性逻辑和名望的逻辑。即村庄民众在信仰习惯的驱动下利用灵验宣传的行动策略重新建起将军庙;村庄政治精英运用自身和政治体系中的权力主导了将军庙的扩建;将军庙的转型在村庄精英和民众依靠转换策略构建起庙宇的合法性之后得以实现;村庄经济精英以经济资源为基础,通过与政治精英的协作合谋使庙宇得以完善。村庙的变迁实际上是在国家的制度、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治理行动所构成的结构背景下,信仰逻辑、权威逻辑、合法性逻辑和名望逻辑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多元主体的多重行动逻辑的互动和相互作用下,将军庙实现了从村庙到具有影响力的区域庙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