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长江中下游地区苏浙皖三省为主的107份夏播菜用大豆品种资源进行了品质性状的鉴定和资源筛选;对该群体品种资源的遗传变异特点以及菜用大豆主要品质性状和营养成分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初步明确了菜用大豆食用品质的影响因子;对菜用大豆主要品质性状和营养成分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为品质育种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1.苏浙皖三省为我国南方菜用大豆生产的主产区,该区品种资源在品质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品种群体水份、油份、蛋白质、淀粉和可溶性糖干基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0.05%、18.48%、38.67%、6.02%和5.06%。各成分含量的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2.48%。感官综合评定值在0.32-0.85之间,平均值为0.59。筛选出一批特异种质,可为生产和进一步研究之用。 2.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降低苦涩味和硬度、提高甜味和粘性是提高感官综合品质的最有效措施;而降低苦涩味、豆腥味,增加鲜味对提高菜用大豆的食用风味有最直接的效果;在籽粒营养成分中,含水量对感官综合品质和风味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蛋白质、油份和可溶性糖含量,淀粉的影响较小。菜用大豆感官品质的改良应注意含水量的提高,结合蛋白质、油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改良。适当提高籽粒水份、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油份和淀粉的含量对改善菜用大豆的风味有较大作用。 3.百粒重大的品种一般含水量较大,干基可溶性糖含量也较大,干基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但受水份含量影响,湿基含量二者却正相关显著。含水量较大的品种一般油分干基含量较低。青食期籽粒蛋白质和油份湿基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而干基含量相关不显著。 4.典型相关分析显示,菜用大豆营养成分的干基含量对感官品质变异解释更大,故以干基含量作为育种目标效果更好。 5.对31份有代表性的菜用大豆测定表明,菜用大豆的油份含量在青食期与老熟期差异不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则老熟期显著高于青食期。与此相反,淀粉含量青食期大大高于老熟期,而四类营养物质的总含量从青食期到老熟期只有1.85%的提高。相关分析表明,两时期籽粒油份、蛋白质含量相关极显著, 长江申下游地区皿浴灭用大二品质性状的鉴定、相关及运传安异研兑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相关不显著。 6.苏浙皖三省莱用大豆品种在感官综合品质、蛋白质及油份含量上差异不大,但干物质重、百粒重、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有差异。其中浙江品种鲜籽粒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但干物质重和淀粉含量较低。江苏品种虽然百粒重偏低,但油份、蛋白质、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都较高,丑百粒重、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变异最丰富。安徽品种鲜籽粒百粒重平均最小,蛋白质、油份和淀粉含量较高。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值偏低,但品种间变异丰富,有很高的选择潜力。 7.不同熟期组之间油份、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蛋白质差异不显著。品种的全生育期长短与感官综合评价正相关,与油份、淀粉含量负相关。植株的开花期至青荚采食期的长短与可溶性糖含量正相关。青籽粒的含水量与营养生长期、全生育期及播种至青荚采食期的长短极显著正相关,而百粒重与四个时期均显著正相关。其中全生育期长短对含水量的正影响、对油份的负影响系数最大。 8.选用宜兴六月黄x台11和95c-13x95c-7两组合,采用主基困+多基困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菜用大豆R6几7时期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菜用大豆 R6-R7时期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以高可溶性糖含量对低可溶性糖含量为显性,表现为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国+多基因的混合遗传模式。主基因效应明显,主基困的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两对主基困间存在显著的互作。主基因遗传率较高,多基困遗传率相对较低,性状总遗传率高。